作品簡介
《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射鵰三部曲”之一,下接《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定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射鵰英雄傳》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作者介紹
金庸,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文名Louis Cha),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作為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譽為武俠小說家的“泰山北斗”,“金大俠”或“查大俠”。系《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曾榮獲香港“大紫荊勳章”。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遊俠,中年遊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創作簡介
《射鵰英雄傳》作於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商報》連載。回想十多年前《香港商報》副刊編輯李沙威兄對這篇小說的愛護和鼓勵的殷殷情意,而他今日已不在人世,不能讓我將這修訂本的第一冊書親手送給他,再想到他那親切的笑容和微帶口吃的談吐,心頭甚感辛酸。《射鵰》中的人物個性單純,郭靖誠樸厚重、黃蓉機智狡獪,讀者容易印象深刻。這是中國傳統小說和戲劇的特徵,但不免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大概由於人物性格單純而情節熱鬧,所以《雕》比較得到歡迎,曾拍過粵語電影,在泰國上演過潮州劇的連台本戲,目前香港在拍電視片集;曾譯成了暹羅文、越南文、馬來文(印尼);
他人冒名演衍的小說如《江南七俠》、《九指神丐》等等種類也頗不少。但我自己,卻覺得我後期的某幾部小說似乎寫得比《射鵰》有了些進步。寫《射鵰》時,我正在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和導演,這段時期中所讀的書主要是西洋的戲劇和戲劇理論,所以小說中有些情節的處理,不知不覺間是戲劇體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療傷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劇的場面和人物調度。這個事實經劉紹銘兄提出,我自己才覺察到,寫作之時卻完全不是有意的。當時只想,這種方法小說里似乎沒有人用過,卻沒有想到戲劇中不知已有多少人用過了。修訂時曾作了不少改動。刪去了一些與故事或人物並無必要聯繫的情節,如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兇等等,除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將她與穆念慈合而為一。也加上一些的情節,
如開場時張十五說書、曲靈風盜畫、黃蓉迫人抬轎與長嶺遇雨、黃裳撰作《九陰真經》的經過等等。我國傳統小說發源於說書,以說書作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成吉思汗的事跡,主要取材於一部非常奇怪的書。這部書本來面目的怪異,遠勝《九陰真經》,書名《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顏》,一共九個漢字。全書共十二卷,正集十卷,續集二卷。十二卷中,從頭至尾完全是這些嘰哩咕嚕的漢字,你與我每個字都識得,但一句也讀不懂,當真是“有字天書”。這部書全世界有許許多多學者窮畢生之力鑽研攻讀,發表了無數論文、專書、音釋,出版了專為這部書而編的字典,每個漢字怪文的詞語,都可在字典中查到原義。任何一個研究過去八百年中世界史的學者,非讀此書不可。原來此書是以漢字寫蒙古話,寫成於一二四○年七月。
故事概要
南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0年)一個歲末,隱居臨安郊外牛家村的忠良之後郭嘯天、楊鐵心家遭橫禍,被與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勾結的南宋官府害死,已懷身孕的郭夫人李萍、楊夫人包惜弱也雙雙失蹤,噩耗傳來,郭、楊的好友全真教道士丘處機怒不可遏,對殺害郭、楊的兇手進行了追殺。他惦念失散的朋友家眷,在臨安一帶四處奔走打探未果;接著又因受奸人段天德矇騙在嘉興與江南七怪發生衝突,兩敗俱傷。事後,丘處機與江南七怪識破奸人陰謀,釋兵言和,但比武未分勝負,丘處機相約江南七怪一同尋人,由自己去救助楊鐵心妻子包惜弱,江南七怪去救助郭嘯天妻子李萍,並各自將兩家的孩子教養成人,十八年後重會嘉興,由郭楊後人代為比武再分勝負。江南七怪義薄雲天,慨然應諾。
郭妻李萍在丈夫遇難後,先受到南宋軍官段天德挾持,後又為金兵所俘,一路漂流到了蒙古大漠,懷胎十月後產下一子,李萍依丈夫遺言為孩子取名郭靖。
光陰飛轉,轉眼郭靖已經六歲,這一年他因捨命保護草原英雄哲別受到蒙古大汗鐵木真賞識,被鐵木真帶回軍營,不久又與鐵木真的幼子拖雷結為“安答”(兄弟)。
此時江南七怪也尋訪李萍母子到了蒙古,並終於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找到了郭靖,六年辛苦於一日之間得到報酬,七怪喜上眉梢,當即便對郭靖啟蒙,開始傳習各門武功。
十年後,郭靖已長成為一個粗壯少年,他雖天資魯鈍,但由於六怪嚴督緊促,再加上自己勤奮努力,後又因得全真教掌教馬鈺傳授玄門內功,武功已經初成。這十年鐵木真東征西討,終於統一大漠,被尊為“成吉思汗”。郭靖因頗具戰功,被成吉思汗招為“金刀駙馬”。
十八年之約將至,江南六怪帶郭靖南歸,為了讓郭靖歷練江湖經驗,六怪命郭靖先行,自己尾隨其後。郭靖趕到張家口,與女扮男裝的少年小叫花子黃蓉邂逅,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 郭靖一路南行至金國的中都北京,在城中他因不滿一個輕薄王子欺負賣藝弱女穆念慈與之發生惡戰,險遭王府爪牙毒手。這個下流王子正是郭靖未曾見過面的義弟——楊鐵心與包惜弱之子楊康(當時叫完顏康),當年包惜弱與丈夫失散,被金國王子完顏洪烈騙到北京,包惜弱為撫養楊康,被迫忍辱做了完顏洪烈的王妃。
郭靖、黃蓉相伴而行,在長江邊他們與一個舉止奇異的老丐相識,這個老丐便是與黃蓉之父桃花島主“東邪”黃藥師齊名的武學宗師丐幫幫主“北丐”洪七公,洪七公喜歡郭靖樸實忠厚,更喜黃蓉伶俐聰敏,遂將兩人收入門牆,並把平生傑作剛猛絕倫的降龍十八掌授與郭靖。 靖、蓉辭別洪七公,繼續南行,在太湖歸雲莊兩人不期與被太湖群雄截獲的金國欽差楊康和殺害郭嘯天的南宋軍官段天德相遇。楊康殺死段天德,並從中得知郭楊兩家淵源和自己的身世,楊康答應與完顏洪烈決裂,並與郭靖結義,但與完顏洪烈終究難捨,並將郭靖北上行刺完顏洪烈的計畫泄漏出去。
郭靖行刺不成,遂與黃蓉雇舟入海,趕往桃花島,在島上他巧遇武林奇人全真派高手周伯通,與這位嗜武成狂為老不尊的“老頑童”義結金蘭,並得周伯通傳授“左右互博、分心合擊”的絕技。洪七公遭“西毒”歐陽鋒暗算重傷後,黃蓉臨危受命,接替了洪七公的丐幫幫主之位,和郭靖一同趕往洞庭君山參加丐幫大會。 與此同時結義兄弟楊康也來到岳州,他利用盜取來的丐幫打狗棒,企圖假冒丐幫新任幫主,驅使幫眾投降金國,靖、蓉及時趕到,揭穿了楊康的陰謀。
數日後,靖、蓉為尋找岳飛的《武穆遺書》來到滬溪鐵掌幫重地,結果行蹤暴露,黃蓉被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打成重傷,幸得已經退位出家的“南帝”一燈大師救助才免一死。此間,歐陽鋒夥同楊康竄入桃花島,將在島上做客的江南七怪中的朱聰等五人殺害,並趁機嫁禍黃藥師,企圖在武林中掀起一場血腥風波,致使郭靖、黃蓉這一對有情人反目為仇。事後黃蓉機智地識破了歐陽鋒、楊康的陰謀,洗雪了這一冤獄,並將作惡多端的楊康除掉,但她自己卻落入了歐陽鋒的魔爪。郭靖聞聽事情真相,心中愧疚萬分,便四處奔走尋訪黃蓉下落,結果卻是音信皆無。
半年以後,郭靖尋訪到了蒙古大漠,正趕上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為了擒殺殺父仇人完顏洪烈,郭靖請命出征,被成吉思汗任命為右軍統帥。不久黃蓉、歐陽鋒也先後來到西征軍中,郭靖為讓歐陽鋒不傷害黃蓉,答應抓到他後三次饒他不死。後靖、蓉聯手與歐陽鋒展開惡鬥,數次將他擒獲,接著郭靖又依黃蓉之計,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麻爾罕的戰鬥中立下巨功。成吉思汗西征成功,遂產生了南下攻宋的野心,郭靖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之邦作戰,決心與母連夜逃離蒙古,不料卻被成吉思汗察覺,母子被擒,李萍為保兒子忠義,當場自盡,郭靖因哲別、拖雷相助才得以逃離蒙古。
郭靖慘遭巨變後,心灰意冷,幸得丘處機啟發教導才得以重新振作。第二次華山論劍日期已到,東邪、西毒、北丐以及少年高手郭靖紛紛出手,最後“武功天下第一”被逆練九陰真經已經瘋癲的歐陽鋒奪得。在華山之巔,郭靖與因誤會出走的黃蓉再次相逢,和好如初,最終結為一對武林俠侶。
目錄
第1節第01回 風雪驚變
第2節第02回 江南七怪
第3節第03回 大漠風沙
第4節第04回 黑風雙煞
第5節第05回 彎弓射鵰
第6節第06回 崖頂疑陣
第7節第07回 比武招親
第8節第08回 各顯神通
第9節第09回 鐵槍破犁
第10節第10回 冤家聚頭
第11節第11回 長春服輸
第12節第12回 亢龍有悔
第13節第13回 五湖廢人
第14節第14回 桃花島主
第15節第15回 神龍擺尾
第16節第16回 九陰真經
第17節第17回 雙手互搏
第18節第18回 三道試題
第19節第19回 洪濤群鯊
第20節第20回 竄改經文
第21節第21回 千鈞巨岩
第22節第22回 騎鯊遨遊
第23節第23回 大鬧禁宮
第24節第24回 密室療傷
第25節第25回 荒村野店
第26節第26回 新盟舊約
第27節第27回 軒轅台前
第28節第28回 鐵掌峰頂
第29節第29回 黑沼隱女
第30節第30回 一燈大師
第31節第31回 鴦鴛錦帕
第32節第32回 湍江險灘
第33節第33回 來日大難
第34節第34回 島上巨變
第35節第35回 鐵槍廟中
第36節第36回 大軍西征
第37節第37回 從天而降
第38節第38回 錦囊密令
第39節第39回 是非善惡
第40節第40回 華山論劍
第41節後記
第42節附錄一 成吉思汗家族
第43節附錄二 關於“全真教”
故事年表
【1196年】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獨奪《九陰真經》。
【1197年】王重陽拜訪段智興;瑛姑結識周伯通;王重陽仙逝;歐陽鋒搶《九陰真經》;周伯通初遇黃藥師,自毀真經下冊 ;
【1198年】瑛姑生子;段智興病倒;瑛姑1197年懷孕,10月懷胎,於1198年生子屬情理之中。
【1200年】 裘千仞傷害瑛姑之子;兩年有餘,這時應該是1200年了。
【1200年】 丘處機刺殺王道乾,結交郭、楊二位好友:射鵰故事開始。
【1201年】 郭靖、楊康出生 ;
【1203年】 黃蓉出生;書中交代郭靖16歲時遇見馬鈺,並且和他學了兩年的內功,然後為了赴18年之約南下中原,於赴約年齡也相符,得出郭靖此時恰好18歲,即1219年。黃蓉比他小二到三歲,但到底是二歲還是三歲,可以進一步判斷。
【1204年】 周伯通來桃花島索要《九陰真經》;郭靖在桃花島初遇周伯通時為1219年,周伯通不止一次說過在桃花島上已經住了十五年,由此可推斷周伯通是1204年來到桃花島。從梅超風的回憶中說,她二次回到桃花島時,見師母已死,旁邊有一個1歲大的嬰兒,正趕上此時周伯通也來到桃花島,這個嬰兒無疑就是黃蓉,所以,黃蓉應該是1203年出生,只比郭靖小兩歲,故原文中所說的約莫十五六歲年紀其實是指的十六歲。
【1207年】江南七怪北上蒙古尋郭靖,並斗黑風雙煞,陳玄風死,張阿生死,郭靖拜江南六怪為師。
【1219年】 射鵰一書描寫的重點,多數事件發生在此年。岳陽大會、鐵掌峰、會一燈、煙雨樓、鐵槍廟等等。
【1220年】 郭靖隨成吉思汗大軍西征,攻打花剌子模。楊過出生
【1221年】第二次華山論劍;成吉思汗逝世;射鵰故事結束。
(歷史上成吉思汗於1227年滅西夏,同年逝世。書中最後一回也交代了成吉思汗滅西夏和逝世,不過時間統一被金庸提前處理了6年,但此時射鵰故事就要結束,因此並不影響歷史背景對本書的支持)。
作品解讀
《射鵰英雄傳》通篇是以愛國主義為主線的,這同金庸的其他小說有顯著的區別,雖然,後來的《神鵰俠侶》也有郭靖守襄陽,但已不是主線了,郭靖黃蓉的主角已經讓位給楊過和小龍女了。
小說開篇即以殺漢奸開局,反映出:中國人對待漢奸的態度,丘處機給郭嘯天和楊鐵心未出生的孩子起名,都要求不忘靖康恥,猶如“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之感。從中可以解讀出:面對外晦,民間的愛國熱情高,官方似乎都是賣國賊似的。連主張北伐的韓佗胄也因為小說要製造一個官府賣國,人民愛國的情景而成為漢奸了。
接下來,就是郭楊兩家妻離子散,先後投靠了金國和蒙古,楊康成了金國的皇太孫,郭靖也成成吉思汗的金刀駙馬,也就是說,他們都找到了極強的奧援(相對於宋朝來說)。面對這兩種身份,郭楊兩人態度迥然,楊康是拚命想保住這種身份,而郭靖卻是極力躲避這種身份。這樣的處理,使得楊康更具有現實中的人性化,而郭靖則慢慢變成了理想化的人物,循規蹈矩,成為做人的楷模。
郭靖與黃蓉
公正的講:現實中,黃蓉是不會喜歡郭靖的,這也就只能出現在小說里,小說中的人物,一般都是作者理想化的人物,尤其是作品中的主角,像郭靖,應該從中看到金庸本人的身影,當然,不會是郭靖那種傻、笨的身影,是什麼呢?我認為:應該是那種不善言辭,說話談吐比較差的形象,內心裡明白,就是說不出來。這種形象比較同現實中金庸本人的實際情況差不多,我曾經有一次在電視裡看到過,金庸現場發言,確實是嘴笨的可以。所以說,這個郭靖的形象,是某種程度上的金庸。黃蓉的角色,一般認為是:金庸曾經追求過的知名演員夏夢,這種可能性,我認為是挺大的。金庸追求夏夢,到底是否成功,
雖然現在沒有定論,但從結果上判斷,應該是:有部分的成功(也就是說:交往過一段時間),但最後還是分手了,分手可能還是夏夢提出的。縱觀金庸的小說,男主角都是由N個美女痴心於他,這一點同瓊瑤小說正好相反。所以,金庸非要讓黃蓉痴心於傻郭靖,以滿足自己及讀者的心態。我覺得黃蓉這個角色最讓我看不懂的是:洪七公把丐幫幫主的職位傳給了黃蓉,而沒有傳給郭靖,公正的講:傳給郭靖更應該符合情理,讓郭靖帶領丐幫抗金,也符合本書的主題。後來的五絕北丐就是郭靖繼承的。結果讓嬌滴滴黃蓉繼承,怎么也覺得不對勁。我看著書在看到本書的寫作時間是1957年到1958年,這段時間正是金庸在長城電影公司時期,正是金庸追求夏夢以及他們分手的這段時間,不排除金庸對於夏夢分手的一種內心心態,變成了小說中黃蓉成為丐幫幫主的形象。
楊康和穆念慈:楊康無疑是本書中的反面角色,所以,壞事大多與楊康有份,害死爹娘、認賊作父,假冒丐幫幫主,到最後和西毒一起殺死江南五怪等等。這種反派角色是每一部戲中都有的。只是深深的提穆念慈不值武林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金庸先生創造的這種東西南北中,後來被許多武俠小說借用,《再向虎山行》中的南滄海北鐵山等。但是在金庸創作這個情景時,一定有它的現實意義,東邪:書中原文:“黃藥師卻是個非湯武而薄周孔的人,行事偏要和世俗相反,才被眾人送了個稱號叫作“東邪””。在很早的版本中,有人懷疑是映射老毛。但我品味這本書的時候,怎么也感覺不到是老毛的形象。當讀到西毒的時候,西毒:根據大陸幾十年的主流媒體觀點:西方總是亡我之心不死,所以,西方都是大毒草,在金庸的小說里,西方來到東土,幾乎全是反派角色,金輪法王、星宿老怪等。西毒就是暗指西方社會。那么東邪就有可能指東方社會,而在1957年前後,中國大陸的反右、大躍進等等運動,無不充斥著邪樣,所以,我認為:東邪映射中國大陸社會。
南帝北丐:正好是一種地域上的觀念,香港人一直對大陸人稱呼蔑視,偷渡者、北姑、逃北著,都與北有關,大陸人民又都這么窮,當然像乞丐一樣了,這個北丐無疑就是當時香港人對大陸人的一種看法,而且,北丐是丐幫幫主,叫洪七公,在金庸小說里,這個洪姓非常特別,在《鹿鼎記》中有個神龍教教主洪安通。洪姓在中國不是個大姓。所以,這個洪七公一定有它的深遠意義,洪的諧音是“紅”,洪七的諧音莫非是“紅旗”,象徵著大陸的紅色政權,丐幫映射大陸的所謂無產階級。這樣解釋,那么金庸的映射現實的作品就逐漸明朗化了。當然香港人的富裕也就因為他們的出生地好而已,如果進入大陸,香港人照樣成為乞丐。南帝雖然與中國西南的大理國有關,但也僅僅占這個地域而已,金庸真正想表示的,就是指香港而已。而且他把南帝寫得非常慷慨大度,中國人的最大的仇恨是:“殺父奪妻之恨”,當老頑童奪妻之時發生後,居然會贈妻。並允許瑛姑在宮中住下生子,這樣的大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中神通王重陽是個必死的人物,如果活著,這本書就不知怎么寫了。群龍無首,這樣就有了懸念。
老頑童與瑛姑:這一對鴛鴦織就欲雙飛是最令人搞笑,尤其是老頑童,完全是一個搞笑的人物,尤其是在電視劇(83版)里,簡直是郭靖和黃蓉的保鏢,而瑛姑為了上桃花島,學習奇門遁術,在黑沼地隱居十幾年。一直到小說的最後,在華山剛見了一面,立馬就跑出了小說。
小說中有些情景比較奇怪,不只是作者怎么想的,或者為了小說能寫下去而故意出現的括弧內是我的評論
黃藥師若要在此時為梅超風報仇,集靖、蓉與六怪之力,自可圍殲西毒,但他生性高傲,不願被人說一聲以眾暴寡,寧可將來單獨再去找他,當下望著歐陽鋒的背影,只是冷笑。(黃藥師單獨是打不過西毒的,一不願被人說以眾暴寡,二要和對手公平對打,像在桃花島上對待老頑童那樣。顯然這輩子是不可能為梅超風報仇了。)
歐陽鋒道:“你要我答應此事,以甚么交換?”郭靖道:“從令而後,你落在我手中之時,我饒你三次不死。”(真奇怪,郭靖能預見抓住西毒三次,而且真的抓住之後,不殺西毒,早就忘了他的5位師傅被西毒殺了的仇恨了?)
“完顏洪烈、魔訶末他們自然是壞人。但成吉思汗呢?他殺了完顏洪烈,該說是好人了,卻又命令我去攻打大宋;他養我母子二十年,到頭來卻又逼死我的母親
“我和楊康義結兄弟,然而兩人始終懷有異心。穆念慈姊姊是好人,為甚么對楊康卻又死心塌地的相愛?拖雷安答和我情投意合,但若他領軍南攻,我是否要在戰場上與他兵戎相見,殺個你死我活?不,不,每個人都有母親,都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的撫育長大,我怎能殺了別人的兒子,叫他母親傷心痛哭?他不忍心殺我,我也不忍心殺他。然而,難道就任由他來殺我大宋百姓?
“學武是為了打人殺人,看來我過去二十年全都錯了,我勤勤懇懇的苦學苦練,到頭來只有害人。早知如此,我一點武藝不會反而更好。如不學武,那么做甚么呢?我這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為甚么?以後數十年中,該當怎樣?活著好呢,還是早些死了?若是活著,此刻已是煩惱不盡,此後自必煩惱更多。要是早早死了,當初媽媽又何必生我?又何必這么費心盡力的把我養大?”翻來覆去的想著,越想越是胡塗。
但想:“我若不殺他,他必殺我。我殺他若是不該,他殺我難道就該了么?”(整個這一大段變成了宿命論了,活著還不如死了,報仇的最高境界是和仇人比較誰活的長。無所謂好人壞人了。)
可是說到是非善惡,嘿嘿,裘千仞孤身在此,哪一位生平沒殺過人、沒犯過惡行的,就請上來動手。在下引頸就死,皺一皺眉頭的也不算好漢子。”洪七公道:“不錯。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倖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這番話大義凜然,裘千們聽了不禁氣為之奪。(這話由洪七公說出來,看似正氣凌然,但是否有映射大陸呢?大陸當年三反五反到反右文革,那一次運動不是正氣凌然,被革命者哪一個不是“罪惡滔天”甚至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作品後記
《射鵰英雄傳》作於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商報》連載。回想十多年前《香港商報》副刊編輯李沙威兄對這篇小說的愛護和鼓勵的殷殷情意,而他今日已不在人世,不能讓我將這修訂本的第一冊書親手送給他,再想到他那親切的笑容和微帶口吃的談吐,心頭甚感辛酸。
《射鵰》中的人物個性單純,郭靖誠樸厚重、黃蓉機智靈巧,讀者容易印象深刻。這是中國傳統小說和戲劇的特徵,但不免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大概由於人物性格單純而情節熱鬧,所以《射鵰》比較得到歡迎,很早就拍粵語電影,在泰國上演潮州劇的連台本戲,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台灣拍過多次電視片集和電影。他人冒名演衍的小說如《江南七俠》、《九指神丐》等等種類也頗不少。但我自己,卻覺得我後期的某幾部小說似乎寫得比《射鵰》有了些進步。
寫《射鵰》時,我正在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和導演,這段時期中所讀的書主要是西洋的戲劇和戲劇理論,所以小說中有些情節的處理,不知不覺間是戲劇體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療傷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劇的場面和人物調度。這個事實經劉紹銘兄提出,我自己才覺察到,寫作之時卻完全不是有意的。當時只想,這種方法小說里似乎沒有人用過,卻沒想到戲劇中不知已有多少人用過了。
修訂時曾作了不少改動。刪去了初版中一些與故事或人物並無必要聯繫的情節,如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兇等等,除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將她與穆念慈合而為一。也加上一些新的情節,如開場時張十五說書、曲靈風盜畫、黃蓉迫人抬轎與長嶺遇雨、黃裳撰作《九陰真經》的經過等等。我國傳統小說發源於說書,以說書作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
成吉思汗的事跡,主要取材於一部非常奇怪的書。這部書本來面目的怪異,遠勝《九陰真經》,書名《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顏》,一共九個漢字。全書共十二卷,正集十卷,續集二卷。十二卷中,從頭至尾完全是這些嘰里咕嚕的漢字,你與我每個字都識得,但一句也讀不懂,當真是“有字天書”。這部書全世界有許許多多學者窮畢生之力鑽研攻讀,發表了無數論文、專書、音釋,出版了專為這部書而編的字典,每個漢字怪文的詞語,都可在字典中查到原義。任何一個研究過去八百年中世界史的學者,非讀此書不可。
原來此書是以漢字寫蒙古話,寫成於一二四零年七月。“忙豁侖”就是“蒙古”,“紐察”在蒙古話中是“秘密”,“脫必赤顏”是“總籍”,九個漢字聯在一起,就是《蒙古秘史》。此書最初極可能就是用漢文注音直接寫的,因為那時蒙古人還沒有文字。這部書是蒙古皇室的秘密典籍,絕不外傳,保存在元朝皇宮之中。元朝亡後,給明朝的皇帝得了去,於明洪武十五年譯成漢文,將嘰里咕嚕的漢字注音怪文譯為有意義的漢文,書名《元朝秘史》,譯者不明,極可能是當時在明朝任翰林的兩個外國人,翰林院侍講火原潔、修撰馬懿亦黑。怪文本(漢字蒙語)與可讀本(漢文譯本)都收在明成祖時所編的《永樂大典》中,由此而流傳下來。明清兩代中版本繁多,多數刪去了怪文原文不刊。
《元朝秘史》的第一行,仍寫著原書書名的怪文“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顏”。起初治元史的學者如李文田等不知這九字怪文是什麼意思,都以為是原作者的姓名。歐陽鋒不懂《九陰真經》中的怪文“哈虎文缽英,呼吐克爾”等等,那也難怪了。
後來葉德輝所刊印的“怪文本”流傳到了外國,各國漢學家熱心研究,其中以法國人伯希和、德國人海涅士、蘇聯人郭增、日本人那珂通世等致力最勤。
我所參考的《蒙古秘史》,是外蒙古學者策·達木丁蘇隆先生先將漢字怪文本還原為蒙古古語(原書是十三世紀時的蒙古語,與現代蒙語不同),再譯成現代蒙語,中國的蒙文學者謝再善據以譯成現代漢語。
《秘史》是原始材料,有若干修訂本流傳到西方,再由此而發展成許多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波斯人拉施特所著的《黃金史》。西方學者在見到中國的《元朝秘史》之前,關於蒙古史的著作都根據《黃金史》。修訂本中刪去事跡甚多,如也速該搶人之妻而生成吉思汗、也速該為人毒死、成吉思汗曾為敵人囚虜、成吉思汗的妻子蒲兒帖為敵人搶去而生長子朮赤、成吉思汗曾射死其異母弟別克惕等,都是說起來對成吉思汗不大光彩的事。
《九陰真經》中那段怪文的構想從什麼地方得到啟發,讀者們自然知道了。
蒙古人統治全中國八十九年,統治中國北部則超過一百年,但因文化低落,對中國人的生活沒有遺留重大影響。蒙古人極少與漢人通婚,所以也沒有為漢人同化。據李思純先生在《元史學》書中說,蒙古語對漢語的影響,可考者只有一個“歹”字,歹是不好的意思,歹人、歹事、好歹的“歹”,是從蒙古語學來的。撰寫以歷史作背景的小說,不可能這樣一字一語都考證清楚,南宋皇帝官員、郭嘯天、楊鐵心等從未與蒙古人接觸,對話中本來不該出現“歹”字,但我也不去故意避免。我所設法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現代化的詞語,如“思考”、“動機”、“問題”、“影響”、“目的”、“廣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尋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現在”用“現今”、“現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
本書的插圖(大陸版未收一一編注)有一幅是大理國畫師張勝溫所繪的佛像,此圖有明朝翰林學士宋濂的一段題跋,其中說:
“右梵像一卷,大理國畫師張勝溫之所貌,其左題雲‘為利貞皇帝瞟信畫’,後有釋妙光記,文稱盛德五年庚子正月十一日,凡其施色塗金皆極精緻,而所書之字亦不惡雲。大理本漢揲榆、唐南詔之地,諸蠻據而有之,初號大蒙,次更大禮,而後改以今名者,則石晉時段思平也。至宋季微弱,委政高祥、高和兄弟。元憲宗帥師滅其國而郡縣之。其所謂庚子,該宋理宗嘉熙四年,而利貞者,即段氏之諸孫也。”
其中所考證的年代弄錯了。宋濂認為畫中的“庚子”是宋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〇年),其實他算遲了六十年,應當是宋孝宗淳熙七年庚子(一一八〇年)。原因在於宋濂沒有詳細查過大理國的歷史,不知道大理國盛德五年庚子是一一八。年,而不是六十年之後的庚子。另有一個證據,畫上題明為利貞皇帝畫,利貞皇帝就是段智興,他在位時共有利貞、盛德、嘉會、元亨、安定、亨時(據羅振玉《重校訂紀元編》。《南詔野史》中無“亨時”年號)六個年號。宋濂所說的庚子年(宋理宗嘉熙四年),在大理國是孝義帝段祥興(段智興的孫子)在位,那是道隆二年。大理國於一二五三年(宋理宗寶佑元年)為蒙古忽必烈所滅,其時大理國皇帝為段興智。
此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該院出版物中的說明根據宋濂的考證而寫,將來似可改正。宋濂是明初享有大名的學者,朱元璋的皇太子的老師,號稱明朝開國文臣之首。但明人治學粗疏,宋濂泰皇帝之命主持修《元史》,六個月就編好了,第二年皇帝得到新的資料,命他續修,又只六個月就馬馬虎虎地完成,所以《元史》是中國正史中質素最差者之一。比之《明史》從康熙十七年修到乾隆四年,歷六十年而始成書,草率與嚴謹相去極遠,無怪清末學者柯劭忞要另作《新元史》代替。單是從宋濂題畫、隨手一揮便相差六十年一事,便可想得到《元史》中的錯誤不少。但宋濂為人忠直有氣節,決不拍朱元璋的馬屁,做人的品格是很高的。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
本書第三版於2001年至2002年再作修訂,改正了不少年代的錯誤,黃藥師和諸弟子的關係也重寫了。修改時參考了台灣網頁“金庸茶館”中諸網友,以及不少讀者們的寶貴意見,不過錯誤恐怕仍不能掃除乾淨,繼續歡迎讀者們指正和提供意見。
第三版修訂本中,將呂文煥守襄陽一節,改為李全、楊妙真夫婦領“忠義軍”守青州,以順合歷史及地理,守襄陽事至《神鵰》書中再發展。
本書台灣出版者台北遠流出版公司負責人王榮文先生、編輯李佳穎小姐、鄭祥琳小姐、趙貞儀小姐,對書中年代、人物年齡、事跡先後等糾正甚多,尤其鄭小姐編制年月表格,以學術態度處理,更為感謝,年齡表中,她甚至將侯通海、陸冠英、程瑤迦等次要人物的年齡也一併計算。 二〇〇二年六月
新版情節變化
變化裡面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黃藥師和梅超風之間若有若無的情愫,但除此之外未接觸過新修版的讀者並不知曉其他的一些修改,所以新修版一定程度上能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對於一些比較明顯的改動,筆者在筆記中有些不算詳細的記錄,基本也是簡單羅列,並未就改動的優劣作出太多評述,大家可以簡單了解一下。
1.對於黃藥師眾弟子年齡和關係的改寫。具體而言,就是曲靈風做了大師兄,以下依次是陳、梅、陸、武、馮。武姓弟子的名字終於敲定,不是“眠風”也非“天風”,而是“罡風”。梅超風出場時由流行版“四十來歲”年紀年輕至“二十多歲”。曲靈風比黃藥師小不了幾歲。傻姑在“風雪驚變”中提前出場,交代了曲靈風死後由包惜弱送往紅梅村娘家撫養。
2.柯鎮惡的眼珠不是黑風雙煞打瞎。其兄柯辟邪受邀圍攻黑風雙煞而身死,同一時間內柯鎮惡正連同六兄弟尋訪李萍。柯鎮惡知道兄長之死也是遇到郭靖前一年才得知。
3.江南六怪曾為留在大漠還是回到江南教授郭靖起過爭議。因為以前有讀者質疑過這一問題,為何不回江南而是留在蒙古?具體新修版增補如下:
南希仁道:“練武,這裡好,江南太舒服,不好!”他這句話,其餘五人盡皆贊同。江南山溫水軟,就是男子漢,行動說話也不免軟綿綿的溫雅斯文,江南七怪武功卓絕,那是絕無僅有的傑出之士,大多數人卻絕非學武的材料。六怪均想,以郭靖的資質,在蒙古風霜如刀似劍的大漠中磨練,成就決計比去天堂一般的江南好得多。六人雖然思鄉,想到跟丘處機的賭賽,決定還是留在大漠教導郭靖。
4.修補了一個小BUG。——完顏康向郭靖問道:“請問尊姓大名?”郭靖道:“我叫郭靖”。——流行版中,完顏康未知郭靖姓名而稱其“郭兄”。
5.對黃蓉出場的容貌做了修改。原來是“肌膚勝雪,嬌美無比,容色絕麗,不可逼視”。現今改為“肌膚勝雪,嬌美無比,笑面迎人,容色絕麗”。
6.《往事如煙》一回中梅超風的回憶有了大段的增補。這是全書改動最大、最密的地方。其中包括交代了黃藥師的身世:
“他說師父是浙江世家,書香門第,祖上在太祖皇帝時立有大功,一直封侯封公,歷朝都做大官。師父的祖父在高宗紹興年間做御史。這一年奸臣秦檜冤害大忠臣岳飛,師父的祖父一再上表為岳飛伸冤,皇帝和秦檜大怒,不但不準,還將他貶官。太師祖忠心耿耿,在朝廷外大聲疾呼,叫百官與眾百姓大伙兒起來保岳飛。秦檜便將太師祖殺了,家屬都充軍去雲南。師父是在雲南麗江出生的。他從小就讀了很多書,又練成了武功,從小就詛罵皇帝,說要推倒宋朝,立心要殺了皇帝與當朝大臣為岳爺爺跟太師祖報仇。那時秦檜早已死了,高宗年老昏庸。師父的父親教他忠君事親的聖賢之道,師父聽了不服,不斷跟師祖爭論,家裡都說他不孝,後來師祖一怒之下,將他趕了出家。他回到浙江西路,非但不應科舉,還去打毀了慶元府明倫堂,在皇宮裡以及宰相與兵部尚書的衙門外張貼大告示,在衢州南遷孔府門外張貼大告示,非聖毀賢,指斥朝廷的惡政,說該當圖謀北伐,恢復故土。朝廷派了幾百人馬晝夜捕捉,那時師父的武功已經很高,又怎捕捉得到他。就這樣,師父的名頭在江湖上非常響亮,因為他非聖毀祖,謗罵朝廷,肆無忌憚,說的是老百姓心裡想說卻不敢說的話,於是他在江湖上得了個‘邪怪大俠’的名號。
7.黃藥師曾對梅超風有過說不清道不明的師生情愫。這在其一遍一遍抄錄歐陽修的“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詞時隱約體現。該詞主要表現的是歐陽修對小外甥女的感覺。當然,那時的黃藥師並不識得馮衡。馮衡是和梅超風同年屬猴的。曲靈風也對小師妹有意思,在處理梅超風和陳玄風問題時行為不當,被黃藥師第一個趕出了師門。綜上,這樣一來就基本修補了流行版中“黃蓉年紀比郭靖大”的BUG。
8.對黃藥師性格的改動。新修版顯得很“人性化”?涉及改動極多。
9.《九陰真經》下卷還是冊子,而非刻在陳玄風胸口。這一個改動也引發了下面多個改動。
10.金庸明確指出了郭靖學藝不精的根源:
反正六位師父教他武功,也只讓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師父教一招,他就記一招,他只記得“黑虎偷心”是右拳擊向對方胸口,對七師父韓小瑩便不能使此招,至於“黑虎”如何“偷心”,師父既然不教,他也就不問,“道士伯伯”曾今教過他的,他就囫圇吞棗地記在心裡,也從來不問有什麼用途……
10.補全了一個小BUG:新修版在長春服輸後,韓小瑩輕聲告訴郭靖,三月二十四日嘉興醉仙樓之約可以不用去了。因為郭靖一直不知道為何去醉仙樓。流行版沒有。
11.詳解了“亢龍有悔”的精義,比流行版要完善了很多。
12.黃藥師在新修版中得到了《九陰真經》上下全本。黑風雙煞偷走了下卷,而黃藥師發誓憑聰明才智自上卷要創出下卷出來。流行版的誓願是要自下卷創上卷,否則不離島。
13.對周伯通容貌作出了改動。流行版是“鬚髮皆白”,而新修版是“鬚髮烏黑,雖然甚長,卻未見斑白”。
14.周伯通沒有像流行版一般在受馮衡騙之後撕毀《九陰真經》。這說明,存世《九陰真經》有兩份。所以周伯通會上面的武功,也能夠傳授給郭靖。
15.造訪一燈大師前有一段增補。大意是遇到一位老丈,是原來大理國人。在他那邊聽到了《山坡羊》。這個增補為下一個改動作鋪墊:蓉兒和樵子的對答,就引用了這一則《山坡羊》。其意在於弱化蓉兒的淵博而強調蓉兒活學活用的急智。
16.關於一燈舊情難忘的一段增補:
子柳查到了瑛姑在湘西桃源林中的沼澤里隱居,修習武功,我擔心她修煉上乘功夫時走火入魔,便從大理過來,長時在這荒山上坐禪,盼能就近照料,又派人為她種植樹林,送她糧食用品……
17.“島上巨變”作出一定修改。流行版中,朱聰寫了“大家防備西……”,南希仁寫了一個小小的十字。有人質疑殺南希仁的是西毒而非楊康,韓寶駒卻是楊康所殺。所以金庸的新修版改成了——韓小瑩寫了個小小的“十”字,南希仁寫下了那西字的起筆。南希仁和柯鎮惡並未在精舍苦鬥。南希仁躲了幾天,終究未能逃離厄運。
18.鐵木真的“你要戰,便作戰”改成了“你要打,就來打!”
19.郭靖關於是非善惡的思考,有了一大段的增補。
20.洪七公說他殺了二百三十一人,這一段也有增補,具體為——我們丐幫查得清清楚楚,證據確實,一人查過,二人再查,決無冤枉,老叫化這才殺他。
以上就是一些比較明顯的改動,有的地方比較籠統,因為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有的是一些細節。這些絕不是全部改動。
文化魅力
人們通常認為,武俠小說既離不開俠,也離不開武。俠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武就是打打殺殺,刀光劍影。這樣一來,武俠小說似乎就成了弘揚暴力的文學。
那么,武俠小說真如人們所認為的這樣嗎?對此,金庸在他的長篇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進行了嚴肅而認真的探索。結果,卻出乎人們意料!
一、孔慶東現身說法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好像好學生是從來不讀武俠小說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好像武俠小說無非就是吵吵鬧鬧、打打殺殺,渲染暴力、血腥的場面,根本不值得一看!
那么,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喜歡讀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呢?其中不乏優秀的大學生、研究生,以至於還有一些大學者、大作家。那么,他們究竟是將其當做茶餘飯後的消遣,還是覺得讀著有趣,抑或是讀後會有其他什麼收穫呢?
二、是暴力,還是和平
武俠小說它既不離開“俠”,也離不開“武”,那么以描寫宋、金兩朝戰爭為背景的《射鵰英雄傳》這部小說,它如何處理好“俠”和“武”的關係?如何評價一代君王成吉思汗的功過是非?金庸在小說中究竟弘揚了什麼?
三、小說的奇特之處
我們知道,小說畢竟是語言藝術,一部小說僅僅思想好、故事好,它是不能成為第一流的小說的。它還必須要做到:語言和結構等方面都好。那么,小說《射鵰英雄傳》在語言和結構等方面又是怎樣的呢?
四、美食文化
吸收了中國傳統小說很多優點的《射鵰英雄傳》,它在出版上卻並非一帆風順——無論在大陸,還是在台灣,它都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那么,《射鵰英雄傳》它的價值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五、文化比武
《射鵰英雄傳》是一部武俠小說,書中不可避免地要寫到很多武打場面,寫到各路武林高手,諸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們個個身懷絕,不時地顯露身手。但由於金庸先生對“武”這一概念能夠準確地把握,並能做到“武戲文唱”,這樣,他就把武俠小說中的武打給藝術化、欣賞化了,從而,不僅滿足了人們無法實現的俠客夢。同時,還帶給人們許多美的享受。
人物介紹
郭靖
《射鵰英雄傳》男主角,被譽為金庸筆下俠之大者。
生卒:1205—1273(74歲)
祖先:郭盛
父親:郭嘯天
母親:李萍
未婚妻:黃蓉(暱稱:蓉兒)
岳父:東邪黃藥師
岳母:馮衡
叔叔:楊鐵心(楊康之父)
嬸嬸:包惜弱(楊康之母)
師父:江南七怪(柯鎮惡、朱聰、韓寶駒、南希仁、張阿生、全金髮、韓小瑩 )、洪七公、哲別
間接受業師父:馬鈺(全真七子之一),周伯通
結義兄弟: 拖雷、周伯通、楊康
《賀新郎 ·詠郭靖》:
大漠狂風吹,黃雲起。蒼茫不見,青天萬里。一箭沖霄落雙鵰,贏得可汗金刀。 公主芳心暗裡許,可惜落花流水意。夢中猶記江南風物,慷慨歌,中原赴。
歷經險阻成大器,懾宵小,蕩寇除魔,扶危濟弱,一腔熱血任評說。堅守襄陽不破。
俠之大,為民為國。仰天長笑沙場臥,青史留名正氣不落。草木悲,風雲作。
《調寄沁園春·郭靖》:
大漠初聞,鐵漢將軍,心烈若磐。仗驕人藝業,懲奸滅惡,驚天豪氣,倒海移山。降龍雙掌,九陰絕技,一片丹心照玉闌。蒼天喻,似他般義士,偉若峰巒。
誓當斬除權奸,提五尺青鋒震宇寰。若張弓勵馬,痴忠愚意。披星戴月,矢志憨頑。除死方休,鞠躬盡瘁,誓以精誠赴險關。歌千句,痛陳英雄事,俯仰山川。
黃蓉
金庸筆下最富盛名的女主角之一,被倪匡譽為射鵰的靈魂人物。
家世:桃花島後人,東邪黃藥師之獨生愛女。
性格:聰明絕頂、古靈精怪、嬌蠻可愛、心思機敏,機智無雙,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樣貌:肌膚勝雪,嬌美無比,明艷無儔、容色絕麗,不可逼視
氣質:靈氣逼人,神采飛揚,風韻嫣然,嬌媚不可方物
眼睛:晶瑩澄澈,美目流盼,一雙漆黑的大眼睛靈動狡黠,睫毛甚長
膚色:白膩如脂、肌膚勝雪、吹彈可破、白玉般的臉上透出珊瑚之色
聲音:銀鈴般的聲音,如黃鶯出谷,笑語如珠
身份:桃花島後人,丐幫第十九代幫主,郭靖妻子
專長:唱歌、舞蹈、作詩、水性甚精、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廚藝 、打啞語、術數之學、奇門遁甲、五行八卦等等
《水仙子》:
冰紈雪柳映參差, 輕舟綽立仙人姿。 玲瓏心璇璣輕巧思。 風霜剝去青顏,皓首枯心也相知。 對靖一片痴, 百計守城池, 暫緩賦詩。
《桃花落》:
慧骨靈心濟國危,衣衫如雪雪如肌。襄陽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
《無俗念·靖蓉 》:
長春眷顧,是非非恩怨,大漠時節。白雕無雙翔天際,戎馬相戈嘆血。秋風娑娑,長雨沱沱,襄陽漫漫夜。英雄如此,義守城聚豪傑。
桃花島靈秀女,聰穎天資,才氣比東邪。巾幗鬚眉不相讓,意氣與夫同列。俠之大者,體恤國民,金刀駙馬何?武林同向,韃虜北去趕絕。
靖蓉之戀點評
1.香港作家項莊:郭靖是拙而真,黃蓉是巧而真,他們都是絕代之人,是絕配!
2.內地金學家陳墨:在金庸的小說中,最為讀者賞識和推崇的愛情故事莫過於射鵰中的靖蓉配了。他倆被認為是人間最佳配偶,最幸福美滿的姻緣。
3.北大教授孔慶東:靖蓉戀被認為是金庸小說里最標準經典的愛情,純真浪漫,引人入勝。黃蓉是金庸筆下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郭靖和黃蓉是金庸筆下的“正格”愛情,英雄美人式。
4.佚名:黃蓉是金庸武俠小說甚至所有武俠小說中女主人公的極品。
5.內地學者費勇,鍾毅:黃蓉之看中郭靖是真正的慧眼識英雄,他們是金庸作品中最幸福圓滿的一對,堪稱天下有情人的典範!
6.內地學者麼書儀:靖蓉戀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命理想境界的追求和讚美!
7.台灣作家三毛:至拙配至巧,竟也天成!
8.台灣學者曾昭旭:是美滿愛情的正格。
9.台灣學者蘇嶝基:這對小兒女,一個耿直木訥,一個聰慧乖巧,他們在張家口邂逅相遇訂交,終至彼此相愛而結為夫婦,從一開始他們的愛情就極為真摯感人。
10.香港才女林燕妮:黃蓉是標準的解語花。金庸筆下的女人,我最喜歡的便是黃蓉,有人不封她為“絕品”,也許是太有現實生活代入感之故,想想這樣的女人,絕對瞞不過,越想越怕,故此踢入冷宮。我愛黃蓉,既因她巧,亦因她真,除了巧和真,她又是個十分有趣的人,男人娶她為妻,包管一輩子不會悶。小龍女雖好,不過言語單調,其悶無比,假使我是男人,我會遠遠地欣賞她,而不會娶她。到底,“情深一片”,是什麼東西啊?日日夜夜相對,也得有點生活情趣才成!象黃蓉,那便很多彩多姿,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時,她夠聰明跟你一塊兒去想,平日無事,她又不會讓一天白白地過,逗逗你,撒撒嬌,吃吃醋,玩玩“煮飯仔”,捏個靖哥哥捏個蓉兒,用一千種方法告訴你她愛你、在乎你,我說她才是標準的解語花。
11.作家倪匡:在《射鵰英雄傳》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黃蓉了。黃蓉可以講是全部《射鵰》的靈魂來的。如果沒黃蓉,根本全部小說都,情節都無法展開,人物性格也沒有發揮。
12.導演徐克:如果用現在的口吻來形容黃蓉這人的話呢,就應該是女強人。因為她除了聰明伶俐之外呢,在金庸寫這個人物的時候呢,有寫到她又可以入廚房,又可以上大台,又可以入廚房,就是煮菜煮得好之外,好多的大場面,她都出現的話也毫不遜色。這樣這個人物來講,在現在來講就是所謂“女強人”了。
13.作家董千里:黃蓉這個角色呢,又聰明又美麗,眉角眼梢充滿靈氣。我給她八個字“靜若處女、動如脫兔”。
14.導演楚原:如果你問我誰適合做黃蓉這一個角色呢?我就只能夠回答你。誰扮演黃蓉這一個角色,就能使那個女演員走紅。
15.作家倪匡:這裡金庸寫黃蓉這一個角色時用過很多、很曲折的筆法來表達這樣美妙的人物,寫得非常之成功。所以電視劇如果能掌握到原著者的精神來處理黃蓉這個角色,一定會得到觀眾的歡迎。
全真派
王重陽周伯通全真七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尹志平李志常程瑤迦
江南七怪
柯鎮惡朱聰韓寶駒南希仁張阿生全金髮韓小瑩
桃花島
黃藥師曲靈風陳玄風梅超風陸乘風曲傻姑陸冠英
白駝山
歐陽鋒歐陽克
大理
一燈天竺僧漁夫(點蒼漁隱)樵子農夫(武三通)書生(朱子柳)瑛姑
丐幫
鐵掌幫
裘千仞裘千丈啞艄公喬寨主賀寨主石寨主
大宋官府
蓋運聰姜文段天德呂文德
大金王府
完顏洪烈完顏洪熙楊康彭連虎梁子翁靈智上人沙通天侯通海黃河四鬼:沈青剛吳青烈馬青雄錢青健簡管家湯祖德
蒙古
鐵木真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華箏赤老溫博爾朮博爾忽木華黎忽都虎者勒米忽必來速不台哲別耶律楚材王罕札木合桑昆都史書記
其他
焦木大師枯木大師張十五胖婦人胖子童子酸儒文人郭嘯天李萍楊鐵心包惜弱穆念慈
《射鵰英雄傳》人物
(共有97人)
一燈大師馬青雄馬鈺小沙彌木華黎丘處機沈青剛書記書生天竺僧人王處一王罕尹志平包惜弱馮蘅朮赤孫不二札木合華箏李萍劉處玄劉瑛姑呂文德農夫喬寨主曲靈風曲傻姑全金髮湯祖德朱聰陳玄風赤老溫靈智上人陸乘風陸冠英武眠風馮默風沙通天完顏洪烈完顏洪熙吳青烈楊康楊鐵心餘兆興張阿生張十五忽都虎歐陽鋒歐陽克拖雷者勒米周伯通段天德郭靖郭嘯天郝大通洪七公侯通海姜文柯鎮惡枯木南希仁胖婦人胖丐胖子啞艄公都史錢青健桑昆鐵木真蓋運聰黃蓉黃藥師梁長老梁子翁梅超風漁人博爾忽博爾朮程瑤迦韓寶駒韓小瑩焦木和尚魯有腳穆念慈彭長老彭連虎童子窩闊台簡長老簡管家裘千仞裘千丈瘦丐察合台酸儒文人譚處端黎生 樵子
精彩賞讀
《射鵰英雄傳》1957年至1959年連載於香港《商報》。它是金庸先生第一部“超級長篇小說”,同時也是金庸先生最有名的作品。很多人都是因為這部小說而成為“金庸迷”的。1980年廣州《武林》雜誌首次連載了《射鵰英雄傳》,金庸武俠小說首次正式進入大陸。影響巨大。《武林》也由此聲名大噪。1983年,黃日華、翁美齡主演的同名香港電視劇上演,《射鵰英雄傳》更是深入新一代的讀者的心。毫不誇張地說,大陸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鐵血丹心》、《華山論劍》、《滿江紅》的旋律,是他們少年成長過程中無法抹殺的記憶。
作為金庸武俠的優秀作品,小說《射鵰英雄傳》可以說的東西很多。民族衝突、民族主義、英雄主義,俠義、愛情、武功等等,可以說包羅萬象。這裡,只能選一些片段,冀望以管窺豹:
一、風雪話國恥
郭嘯天斟了酒,勸張十五喝了兩杯,說道:“鄉下地方,只初二、十六方有肉賣。沒了下酒之物,先生莫怪。”張十五道:“有酒便好。聽兩位口音,遮莫也是北方人。”楊鐵心道:“我兩兄弟原是山東人氏。只因受不了金狗的骯髒氣,三年前來到此間,愛這裡人情厚,便住了下來。剛才聽得先生說道,我們住在江南,猶似在天堂里一般,怕只怕金兵何日到來,你說金兵會不會打過江來?”
張十五嘆道:“江南花花世界,遍地皆是金銀,放眼但見美女,金兵又有哪一日不想過來?只是他來與不來,拿主意的卻不是金國,而是臨安的大宋朝廷。”郭嘯天和楊鐵心齊感詫異,同聲問道:“這卻是怎生說?”
張十五道:“我中國百姓,比女真人多上一百倍也還不止。只要朝廷肯用忠臣良將,咱們一百個打他一個,金兵如何能夠抵擋?我大宋北方這半壁江山,是當年徽宗、欽宗、高宗他父子三人奉送給金人的。這三個皇帝任用奸臣,欺壓百姓,把出力抵抗金兵的大將罷免的罷免,殺頭的殺頭。花花江山,雙手送將過去,金人卻之不恭,也只得收了。今後朝廷倘若仍是任用奸臣,那就是跪在地下,請金兵駕到,他又如何不來?”郭嘯天伸手在桌上重重一拍,只拍得杯兒、筷兒、碟兒都跳將起來,說道:“正是!”
張十五道:“想當年徽宗道君皇帝一心只想長生不老,要做神仙,所用的奸臣,像蔡京、王黼,是專幫皇帝搜括的無恥之徒;像童貫、梁師成,是只會吹牛拍馬的太監;像高俅、李邦彥,是陪皇帝嫖院玩耍的浪子。道君皇帝正事諸般不理,整日裡若不是求仙學道,便是派人到處去找尋希奇古怪的花木石頭。一旦金兵打到眼前來,他束手無策,頭一縮,便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欽宗。那時忠臣李綱守住了京城汴梁,各路大將率兵勤王,金兵攻打不進,只得退兵,不料想欽宗聽信了奸臣的話,竟將李綱罷免了,又不用威名素著、能征慣戰的宿將,卻信用一個自稱能請天神天將、會得呼風喚雨的騙子郭京,叫他請天將守城。天將不肯來,這京城又如何不破?終於徽宗、欽宗都給金兵擄了去。這兩個昏君自作自受,那也罷了,可害苦了我中國千千萬萬百姓。”
郭嘯天、楊鐵心越聽越怒。郭嘯天道:“靖康年間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這件大恥,我們聽得多了。天神天將什麼的,倒也聽見過的,只道是說說笑話,豈難道真有此事?”張十五道:“那還有假的?”楊鐵心道:“後來康王在南京接位做皇帝,手下有韓世忠、岳爺爺這些天將,本來大可發兵北伐,就算不能直搗黃龍,要收復京城汴梁,卻也並非難事。只恨秦檜這奸賊一心想議和,卻把岳爺爺害死了。”
張十五替郭,楊二人斟了酒,自己又斟一杯,一口飲乾,說道:“岳爺爺有兩句詩道:‘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兩句詩當真說出了中國全國百姓的心裡話。唉,秦檜這大奸臣運氣好,只可惜咱們遲生了六十年。”郭嘯天問道:“若是早了六十年,卻又如何?”張十五道:“那時憑兩位這般英雄氣概,豪傑身手,去到臨安,將這奸臣一把揪住,咱三個就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卻又不用在這裡吃蠶豆、喝冷酒了!”說著三人大笑。
鐵心見一壺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壺,三人只是痛罵秦檜。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蠶豆、一碟花生,聽他三人罵得痛快,忽然嘿嘿兩聲冷笑。
楊鐵心道:“曲三,怎么了?你說我們罵秦檜罵得不對嗎?”那跛子曲三道:“罵得好,罵得對,有什麼不對?不過我曾聽得人說,想要殺岳爺爺議和的,罪魁禍首卻不是秦檜。”三人都感詫異,問道:“不是秦檜?那么是誰?”曲三道:“秦檜做的是宰相,議和也好,不議和也好,他都做他的宰相。可是岳爺爺一心一意要滅了金國,迎接徽欽二帝回來。這兩個皇帝一回來,高宗皇帝他又做什麼呀?”他說了這幾句話,一蹺一拐的又去坐在木凳上,抬頭望天,又是一動不動的出神。這曲三瞧他容貌也不過二十來歲年紀,可是弓腰曲背,鬢邊見白,從背後瞧去,倒似是個老頭子模樣。
張十五和郭楊二人相顧啞然。隔了半晌,張十五道:“對,對!這一位兄弟說得很是。真正害死岳爺爺的罪魁禍首,只怕不是秦檜,而是高宗皇帝。這個高宗皇帝,原本無恥得很,這種事情自然做得出來。”
郭嘯天問道:“他卻又怎么無恥了?”張十五道:“當年岳爺爺幾個勝仗,只殺得金兵血流成河,屍積如山,只有逃命之力,更無招架之功,而北方我中國義民,又到處起兵抄韃子的後路。金人正在手忙腳亂、魂不附體的當兒,忽然高宗送到降表,說要求和。金人的皇帝自然大喜若狂,說道:議和倒也可以,不過先得殺了岳飛。於是秦檜定下奸計,在風波亭中害死了岳爺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岳爺爺被害,只隔得一個月,到紹興十二年正月,議和就成功了。宋金兩國以淮水中流為界。高宗皇帝向金國稱臣,你道他這道降表是怎生書寫?”楊鐵心道:“那定是寫得很不要臉了。”
張十五道:“可不是嗎?這道降表,我倒也記得。高宗皇帝名叫趙構,他在降表中寫道:‘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國,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他不但自己做奴才,還叫世世子孫都做金國皇帝的奴才。他做奴才不打緊,咱們中國百姓可不是跟著也成了奴才?”
砰的一聲,郭嘯天又在桌上重重拍了一記,震倒了一隻酒杯,酒水流得滿桌,怒道:“不要臉,不要臉!這鳥皇帝算是哪一門子的皇帝!”
張十五道:“那時候全國軍民聽到了這個訊息,無不憤慨之極。淮水以北的百姓眼見河山恢復無望,更是傷心泣血。高宗見自己的寶座從此坐得穩若泰山,便道是秦檜的大功。秦檜本來已封到魯國公,這時再加封太師,榮寵無比,權勢薰天。高宗傳孝宗,孝宗傳光宗,金人占定了我大半邊江山。光宗傳到當今天子慶元皇帝手裡,他在臨安已坐了五年龍廷,用的是這位韓侂胄韓宰相,今後的日子怎樣?嘿嘿,難說,難說!”說著連連搖頭。
郭嘯天道:“什麼難說?這裡是鄉下地方,盡說無妨,又不比臨安城裡,怕給人聽了去惹禍。韓侂胄這賊宰相,哪一個不說他是大大的奸臣?說到禍國殃民的本事,跟秦檜是拜把子的兄弟。”
張十五說到了眼前之事,卻有些膽小了,不敢再那么直言無忌,喝了一杯酒,說道:“叨擾了兩位一頓酒,小人卻有一句話相勸,兩位是血性漢子,說話行事,卻還得小心,免惹禍端。時勢既是這樣,咱們老百姓也只有混口苦飯吃,挨日子罷啦,唉!正是: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楊鐵心問道:“這四句詩,說的又是什麼故事?”張十五道:“那倒不是故事。說的是我大宋只顧在西湖邊上飲酒作樂,觀賞歌舞,打算世世代代就把杭州當作京師,再也不想收復失地、回汴梁舊京去了。”
張十五喝得醺醺大醉,這才告辭,腳步踉蹌,向東往臨安而去,只聽他口中獨自喃喃的念著岳飛那首《滿江紅》中的句子:“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郭嘯天付了酒錢,和楊鐵心並肩回家。他兩人比鄰而居,行得十餘丈,便到了家門口。
——選自《射鵰英雄傳》第一回《風雪驚變》密室留真情
自兩人相處以來,郭靖對她從未有過如此心念,不由得暗中自驚自責。黃蓉見他忽然面紅耳赤,很是奇怪,問道:“靖哥哥,你怎么啦?”郭靖低頭道:“我真不好,我忽然想……想……”黃蓉問道:“想什麼?”郭靖道:“現下我不想啦。”黃蓉道:“那么先前你想什麼呢?”郭靖無法躲閃,只得道:“我想抱著你,親親你。”黃蓉心中溫馨,臉上也是一紅,嬌美中略帶靦腆,更增風致。
郭靖見她垂首不語,問道:“蓉兒,你生氣了么?我這么想,真像歐陽克一樣壞啦。”黃蓉嫣然一笑,柔聲道:“我不生氣。我在想,將來你總會抱我親我的,我是要做你妻子的啊。”郭靖心中大喜,訥訥的說不出話來。黃蓉道:“你想親親我,想得厲害么?”
郭靖正待回答,突然門外腳步聲急,兩個人衝進店來,只聽侯通海的聲音說道:“操他奶奶雄,我早說世上真的有鬼,師哥你就不信。”語調氣極敗壞,顯是說不出的焦躁。又聽沙通天的聲音道:“什麼鬼不鬼的?我跟你說,咱們是撞到了高手。”黃蓉在小孔中瞧去,只見侯通海滿臉是血,沙通天身上的衣服也撕成一片片的,師兄弟倆狼狽不堪。完顏洪烈與楊康見了,大為驚訝,忙問端的。
侯通海道:“我們運氣不好,昨晚在皇宮裡撞到了鬼,他媽的,老侯一雙耳朵給鬼割去啦。”完顏洪烈見他兩邊臉旁血肉模糊,果真沒了耳朵的影蹤,更是駭然。沙通天斥道:“兀自說鬼道怪,你還嫌丟的人不夠么?”侯通海雖然懼怕師兄,卻仍辯道:“我瞧得清清楚楚,一個藍靛眼、硃砂鬍子的判官哇哇大叫向我撲來。我只一回頭,那判官就揪住我頭頸,跟著一對耳朵就沒啦。這判官跟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怎會不是?”沙通天和那判官拆了三招,給他將自己衣服撕得粉碎,這人的出手明明是武林高人,決非神道鬼怪,只是怎么竟會生成判官模樣,卻是大惑不解。
四人紛紛議論猜測,又去詢問躺著養傷的歐陽克,都是不得要領。說話之間,靈智上人、彭連虎、梁子翁三人也先後逃回。靈智上人雙手給鐵鏈反縛在背後,彭連虎卻是雙頰給打得紅腫高脹,梁子翁更是可笑,滿頭白髮給拔得精光,變成了一個和尚,單以頭頂而論,倒與沙通天的禿頭互相輝映,一時瑜亮。原來三人進宮後分道搜尋武穆遺書,卻都遇上了鬼怪。只是三人所遇到的對手各不相同,一個是無常鬼,一個是黃靈官,另一個卻是土地菩薩。梁子翁摸著自己的光頭,破口大罵,污言所至,連普天下的土地婆婆也都倒了大霉。彭連虎隱忍不語,替靈智上人解開手上的鐵鏈。那鐵鏽深陷肉里,相互又勾得極緊,彭連虎費了好大的勁,將他手腕上擦得全是鮮血,這才解開。眾人面面相覷,作聲不得,心中都知昨晚是遇上了高手,只是如此受辱,說起來大是臉上無光。侯通海一口咬定是遇鬼,眾人也不和他多辯。
隔了良久,完顏洪烈道:“歐陽先生怎么還不回來?不知他是否也遇到了鬼怪。”楊康道:“歐陽先生武功蓋世,就算遇上了鬼怪,想來也不致吃虧。”彭連虎等聽了更是沒趣。
黃蓉見眾人狼狽不堪,說鬼道怪,心中得意之極,暗想:“我買給周大哥的面具竟然大逞威風,倒是始料所不及,但不知老毒物是否與他遇上了交過手。”掌心感到郭靖內息開始緩緩流動,當下也練了起來。
——選自《射鵰英雄傳》第二十四回《密室療傷》草原之夜話別
郭靖收拾已畢,道:“我去別過公主。”李萍躊躇道:“這話如何說得出口?你悄悄走了就是,免她傷心。”郭靖道:“不,我要親口對她說。”出了營帳,逕往華箏所住的帳中而來。華箏公主與母親住在一個營帳之中,這幾日喜氣洋洋的正忙於籌辦婚事,忽聽郭靖在帳外叫喚,臉上一紅,叫了聲:“媽!”她母親笑道:“沒多幾天就成親啦,連一日不見也不成。好罷,你會會他去。”華箏微笑著出來,低聲叫道:“郭靖哥哥。”郭靖道:“妹子,我有話跟你說。”引著她向西走去。
兩人走了數里,離大營遠了,這才在草地上坐下。華箏挨著郭靖身子,低聲道:“靖哥哥,我也正有話要跟你說。”郭靖微微一驚,道:“啊,你都知道了?”心想她知道了倒好,否則真不知如何啟齒。華箏道:“知道什麼?我是要跟你說,我不是大汗的女兒。”郭靖奇道:“什麼?”
華箏抬頭望著天邊初升的眉月,緩緩道:“我跟你成親之後,我就忘了是成吉思汗的女兒,我只是郭靖的妻子。你要打我罵我,你儘管打罵。別為了想到我爹爹是大汗,你就委屈了自己。”郭靖胸口一酸,熱血上涌,道:“妹子,你待我真好,只可惜我配不上你。”華箏道:“什麼配不上?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除了我爹爹,誰也及不上你。我的四位哥哥,連你的一半也沒有。”郭靖呆了半晌,自己明日一早就要離開蒙古南歸的事,這當兒再也說不出口。
華箏又道:“這幾天我真是高興啦。想到那時候我聽說你死了,真恨不得自己也死了方好。多虧拖雷哥哥從我手裡奪去了刀子,不然這會兒我怎么還能嫁給你呢?郭靖哥哥,我若是不能做你妻子,我寧可不活著。”郭靖心想:“蓉兒不會跟我說這些話,不過兩人對我都是很好很好的。”想到黃蓉,不禁長長嘆了口氣。
華箏奇道:“咦,你為什麼嘆氣?”郭靖遲疑道:“沒什麼。”華箏道:“嗯,我大哥二哥不喜歡你,三哥四哥卻同你好。我在爹爹面前,就老說大哥二哥不好,說三哥四哥好,你不用愁。”郭靖道:“為什麼?”華箏很是得意,道:“我聽媽媽說,爹爹年紀老了,這些時在想立汗太子,你猜會立誰?”郭靖道:“自然是你大哥朮赤了。他年紀最長,功勞又最大。”華箏搖頭道:“我猜不會立大哥,多半是三哥,再不然就是四哥。”
郭靖知道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精明能幹,二子察合台勇悍善戰,兩人互不相下,素來爭競極烈。三子窩闊台卻好飲愛獵,性情寬厚,他知將來父王死後,繼承大汗位子的不是大哥就是二哥,而父王在四個兒子之中,最寵愛的卻是幼弟拖雷,這大汗之位決計落不到自己身上,因此一向與人無爭,三個兄弟都跟他好。郭靖聽了華箏這話,難以相信,道:“難道憑你幾句話,大汗就換立了汗太子?”華箏道:“我也不知道啊,我只是瞎猜。不過就算大哥還是二哥將來做大汗,你也不用擔心。他們若是難為你,我跟他們動刀子拚命。”
華箏自幼得成吉思汗寵愛,四個哥哥向來都讓她三分。郭靖知她說得出做得到,微微一笑,道:“那也不必。”華箏道:“是啊,哥哥們若是待咱們不好,咱倆就一起回南去。”郭靖衝口說出:“我正要跟你說,我要回南去。”
華箏一呆,道:“就只怕爹爹媽媽捨不得我。”郭靖道:“是我一個人……”華箏道:“嗯,我永遠聽你的話。你說回江南,我總是跟你走。爹媽要是不許,咱們偷偷的走。”郭靖再也忍耐不住,跳起身來,叫道:“是我和媽媽兩個人回南邊去。”
此言一出,一個站著,一個坐著,四目交視,突然都似泥塑木雕一般,華箏滿臉迷惘,一時不明白他的意思。
郭靖道:“妹子,我對不起你!我不能跟你成親。”華箏急道:“我做錯了什麼事嗎?你怪我沒為你自殺,是不是?”郭靖叫道:“不,不,不是你不好。我不知道是誰錯了,想來想去,定然是我錯了。”當下將黃蓉與他之間的根由一事不隱的說了。待說到黃蓉被歐陽鋒擒去、自己尋她大半年不見諸般經過,華箏聽他說得動情,也不禁掉下淚來。
郭靖道:“妹子,你忘了我罷,我非去找她不可。”華箏道:“你找到她之後,還來瞧我不瞧?”郭靖道:“若是她平安無恙,我定然北歸。若是你不嫌棄我,仍然要我,我就跟你成親,決無反悔。”華箏緩緩的道:“你不用這么說,你知道我是永遠想嫁給你的。你去找她罷,找十年,找二十年,只要我活著,我總是在這草原上等你。”郭靖心情激動,說道:“是的,找十年,找二十年,我總是要去找她。找十年,找二十年,我總時時刻刻記得你在這草原上等我。”
華箏躍起身來,投入他的懷裡,放聲大哭。郭靖輕輕抱著她,眼圈兒也自紅了。
兩人相偎相倚,更不說話,均知事已如此,若再多言,徒惹傷心。
——選自《射鵰英雄傳》第三十六回《大軍西征》誰是英雄?
成吉思汗意興索然,回入金帳。黃昏時分,他命郭靖單獨陪同,在草原上閒逛。兩人縱馬而行,馳出十餘里,猛聽得頭頂雕唳數聲,抬起頭來,只見那對白雕在半空中盤翱翔。成吉思汗取下鐵胎畫弓,扣上長箭,對著雌雕射去。郭靖驚叫:“大汗,別射!”成吉思汗雖然衰邁,出手仍是極快,聽到郭靖叫聲,長箭早已射出。
郭靖暗暗叫苦,他素知成吉思汗膂力過人,箭無虛發,這一箭上去,愛雕必致斃命,豈知那雌雕側過身子,左翼一掃,竟將長箭撲落。雄雕大怒,一聲長唳,向成吉思汗頭頂撲擊下來。郭靖喝道:“畜生,作死么?”揚鞭向雄雕打去。雄雕見主人出手,回翼凌空,急鳴數聲,與雌雕雙雙飛遠。
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將弓箭拋在地下,說道“數十年來,今日第一次射鵰不中,想來確是死期到了。”郭靖待要勸慰,卻不知說什麼好。成吉思汗突然雙腿一夾,縱馬向北急馳。郭靖怕他有失,催馬趕上,小紅馬行如風,一瞬眼間已追在前頭。
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歷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於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說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成吉思汗雙眉豎起,舉起馬鞭就要往郭靖頭頂劈將下去,但見他凜然不懼的望著自己,馬鞭揚在半空卻不落下,喝道:“你說什麼?”
郭靖心想:“自今而後,與大汗未必有再見之日,縱然惹他惱怒,心中言語終須說個明白。”當下昂然說道:“大汗,你養我教我,逼死我母,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說了。我只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後,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么多人,流這么多血,占了這么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什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他生性戇直,心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被他這么一頓數說,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郭靖嚇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我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
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嘆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隨即眉毛一揚,臉現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著:“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言語。
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別拖雷,即日南歸。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髏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正是:
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選自《射鵰英雄傳》第四十回《華山論劍》一、靖康恥,猶未雪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一首《滿江紅》盪盡無數炎黃子孫的俠骨柔腸。它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敢於抗爭精神的集中代表。《射鵰英雄傳》基本上這種濃烈的民族悲憤、正氣與豪情為背景而敘述的。
靖康之恥猶未雪,轉眼又是蒙古族滅掉了南宋。一代又一代的人又在不斷地分化成郭靖和楊康。“臣子恨,何時滅?”歷史的結局不見得總遂人願。但武俠文字的意義在於,它能展現歷史進程中,那一面“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懷激烈,那份民族的豪情。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但又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必須具備的力量。《射鵰英雄傳》給予人們的就是這樣的一種力量。
二、亢龍有悔
武功描寫對於武俠小說的意義不言而喻。它是俠士能超越法律的範圍,懲惡揚善,主持公道人心的最重要籌碼。正所謂:“俠者以武犯禁。”如果說,封建的衙門和現代的法庭是以國家機器的權力去規範社會秩序,那么,武俠世界則是以武力為後盾、以道德倫理觀念去改造世界。法總習慣於為統治階級服務。權力會有腐敗,法也有善法,惡法。法總是不完善的。道德倫理儘管也會有腐朽的地方,但符合更多站在權勢和法的保護的邊緣的普通人的價值評判與行動準則。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武俠的出現,正是調節社會階級矛盾的重要潤滑劑。使得民眾利益受到侵害,特別是受到權力的侵害,無處伸冤的地方,有俠來解決;統治集團倒行逆施的時候,有俠來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俠除了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仗義疏財,扶危濟困,為國為民的俠義精神外,還必須有武功,才能使是戰勝非,善打敗惡,先有能力救己,才能去更好地救人。
大俠士一般都有非凡的武功。在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品中,武功不單是一種遊走江湖,行俠仗義的工具,還是一個俠士身份的標記。使用什麼樣的武功,成就了什麼樣的俠客。或者說,武功的設計往往要符合人物的特點。好比,如果讓老實敦厚的郭靖練的是陰毒的“九陰白骨爪”,而嬌小可人的黃蓉練的是醜陋不堪的“蛤蟆功”,恐怕與正面人物的塑造會有損。並且,主要人物的武功名目和特點往往也是小說基調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武功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小說風格的建設。如古龍的《小李飛刀》中,飛刀小巧內秀,而且易折,這與李尋歡的多情、敏感、憂鬱、自傷的氣質是相輔相成的:小李飛刀,刀無虛發。刀刀看似飛向對手,而實際上是刺向自己的心窩。整部小說處在一種感傷的氛圍之中。這與李尋歡的飛刀不無關係。又如《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紅雪用的快刀。沒有人能看到他出刀,除了死人。刀與他的生命是連成一體的。快刀是他與世界保持距離,不被別人窺探的保護色。快刀自閉、孤僻、神秘符合人物性格,也增強了小說詭異的色彩。
這一點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也是如此。具體到《射鵰英雄傳》中,郭靖使用的“降龍十八掌”,就具有這種參與小說風格建設的功效。金庸善於轉化傳統文化資源。其招式名目就是《易經》與佛學的結合。
“降龍”是佛教的十八羅漢之一,而掌式的名稱則來自《周易》中的乾卦。
易學和佛學是東方文化的顯學。東漢以降,本土易學與外來佛學並行於世,同為我國古代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到了宋明理學和心學繁興時,人們開始注意到這二者之間不同尋常的關係。以《易》解禪和以禪解《易》之風愈演愈烈。在二者關係探討上,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末僧人釋智旭的《周易禪解》。所以,無論是作者有意的結合,還是無意的拼湊,降龍十八掌這種武功的塑造,某種程度上是在接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
“降龍羅漢”的故事講的是,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在這個傳說中,“降龍”可以看成是不畏強暴,勇往直前,為民造福的精神象徵。
小說在描寫降龍十八掌時,“亢龍有悔”是給予筆墨最多的。即使到華山論劍的結局時,郭靖與洪七公的比試,在關鍵時刻,雙方也都是用這一式。可以說“亢龍有悔”代表著降龍十八掌的精髓。“亢龍有悔”出自乾卦的“上九”。亢龍有悔的意思,一般為兩種,“盈不可以久”,好比強弓可以拉到最頂點,不可以持久。要有張有弛。然而,潛在的意思卻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在關鍵時刻,奮力一擊。還有一種解釋是:“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通俗的理解是說英雄處於逆境時的無奈,但背後隱含著要奮發圖強才能得救的意思。這裡有一種厚重博大的精神在其中。當然,對於《易經》的解釋是很複雜。但不可否認,降龍十八掌很多招式出自乾卦。而乾卦的象辭就是一句我們常用的話: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可以說,整個降龍十八掌的塑造,是對一種自強不息,在挫折中不畏縮,知其不可而為之,成就英雄事業的精神的塑造。這與郭靖本身的敦厚踏實的性格、寬廣的胸懷、為國為民的思想與坎坷的經歷是相輔相成的。降龍十八掌使得郭靖的形象更為飽滿,同時也與整部小說那種“靖康恥,猶未雪”悲壯豪邁的感情基調相合,也回響了大題目《射鵰英雄傳》那種開闊的氣勢。並且,從讀者接受心理的角度產生相應的感受,因為,降龍十八掌出現的時候,往往是危機要被消除,正義戰勝邪惡的時候。
或許有的讀者不知道“降龍”羅漢的故事,也不知道《周易》,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這種武功所呈現出來的精神的把握。因為漢字的自身魅力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薰陶,讀者一般會很自然地把降龍十八掌與浩然正氣、一往無前的英雄品質聯繫在一起。
可以說,沒有降龍十八掌的《射鵰英雄傳》,就不是我們心中的《射鵰英雄傳》了。
三、只識彎弓射大雕
1945年10月7日,毛澤東寫下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壯詞句。三十年後,金庸在《射鵰英雄傳》附錄《成吉思汗家族》中寫道:“《射鵰英雄傳》所頌揚的英雄,是質樸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滅國無數的成吉思汗。”
關於成吉思汗,關於英雄,這是一個不老的話題。小說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個豐滿的成吉思汗形象。他既勤政愛民,又不乏作為軍事家政治家的謀略與魄力;既當過奴隸,經受過坎坷與挫折,被外族欺凌,同樣他也欺凌和屠殺過外族的人民。他是在草原上成長起來的一代梟雄。是非功過,難以評說。
在華山論劍的結尾,成吉思汗臨終前與郭靖的對話意味深長。
“我(郭靖)只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後,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么多人,流這么多血,占了這么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什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他生性戇直,心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被他這么一頓數說,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文學化的情節,透露出了兩位能彎弓射鵰英雄的對於“英雄”的不同理解。對於成吉思汗來說,拓展疆土,不斷地征服,統一中國,建功立業,是其心中英雄的夢想。儘管他也說過,讓老百姓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飯吃,但這只不過是一個善良的願望罷了。愛民總是有所指稱的範圍。否則,他就不會有屠城的舉動。郭靖是平民英雄的代表,他認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在這裡與英雄是等義。他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永遠是人民,而不是自己。所以,他沒有過多的心計。因為,他想到的始終是別人。所謂的“仁者無敵”,郭靖是也。
從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效果來說,給予郭靖英雄的認同比成吉思汗更多。這只能說,郭靖更傾向於中國傳統的英雄形象特點。
中國文化中所褒美的英雄的形象主要是道德的楷模。所以,堯舜禹文武周公也就成了中國人的文化偶像。相反,那些只圖自己的成就,而無道德口碑的人,他成就的事業再大,再有英雄的氣質,也不被稱為英雄。當然,道德的口碑主要是指稱儒家的倫理綱常,忠君、愛國、愛民是其應有之義。或者說,中國英雄的價值重心在民族和國家,以民本主義為中心。這也是為什麼劉邦建立了漢朝,曹操英勇蓋世,呂布武藝超群,但是,一般不稱之為英雄。當然,中國文化中同樣有一種悲劇性的英雄意識。所以,項羽不見得是道德上的楷模,但其兵敗烏江,自刎而死,同樣被稱為英雄。
這與西方的英雄觀念是有差異的。如果說中國的英雄主要是指稱道德型、內斂型,看重的是心性修為,是團隊精神的,那么西方的英雄則是力量型、外向型,重視的是外王事功,是個人主義的。或者說,後者更加重視的是個體對於歷史的創造。亞歷山大、愷撒、查理大帝和拿破崙無不如此。
作為非漢族的成吉思汗更像是西方的英雄形象。隨著蒙古人最後統一中國,建立幅員遼闊的元朝,民族的不斷融合,成吉思汗自然也就成了偉大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英雄形象之一。
如何才是英雄?很難講。但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小說中的成吉思汗和郭靖都算得上是舉世無上的英雄。那種彎弓射鵰、英勇頑強、縱橫捭闔的氣勢,還有那有血有肉、愛憎分明的個性,足以成就他們英雄的名字。
四、桃花開
不管是《桃花扇》中“縱有春風無路入,長門關住碧桃花”,還是崔護詩歌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都是一個充滿著情慾與曖昧的詞句。從東方神秘的桃花島,到白雪皚皚的西域,從遼闊的大草原到遙遠的大理國,從偏僻的牛家村到浮華奢侈的金王府,都上演著永不褪色的愛情。真愛、痴情、私慾、占有、怨恨、等待、決裂在這裡找到了最好的註腳。
無論是桃花島主對愛妻的痴心,梅超風和陳玄風之間“惡人的愛情”,還是歐陽鋒與歐陽克叔侄關係背後的曖昧,一燈大師、英姑、周伯通之間的孽緣,楊鐵心、包惜弱、完顏洪烈的三角關係,情感成為彼此生命中,最不可言說最為隱痛卻又最值得吟詠的一頁。更不用說年輕一代,郭靖、楊康等的愛情了。
或者說,在生命的旅途中,象徵著愛情的桃花是永不凋零的花朵。人們往往通過對一代一代人的愛恨情仇來觸摸遠去的歷史,去體味世事滄桑。武俠小說中抒寫的愛情,給我們提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視窗。
愛與不愛,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在歌頌愛情的美好、真誠、熱烈、融洽與和諧的同時,往往會忽略那些在愛情面前,同樣真誠但受挫了的人淒涼的身影。華箏公主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她愛郭靖與黃蓉愛郭靖相比,絕不遜色,甚而說更勝一籌。
黃蓉的愛是有條件的,所以,一開始,她扮演成小叫化騙郭靖。直到發現郭靖的人品不錯,她才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儘管她不在乎郭靖的武功不高強,不英俊,沒文才,也無百萬家財,但是,起碼她有一個條件,就是郭靖要對她一個人好,心中只有她一人。“只要你心中永遠待我好,你就是娶了她,我也不在乎。”“他要娶別人,那我也嫁別人。他心中只有我一個,那我心中只有他一個。”這裡有一種愛情至上,拋棄世俗婚姻束縛的灑脫,或者說,黃蓉的確是懂得愛情的真正含義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只要……就”的句式包含著一種更深刻的邏輯:如果,郭靖喜歡上別人,這種愛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不妨說,黃蓉的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郭靖對她如何的基礎之上。正如,熱戀中的情侶,一個人問另一個人:你愛我嗎?這裡的潛台詞就是:如果你不愛我,我也就不愛你。問世間能有幾人,可以像華箏那樣對愛的堅持呢?
郭靖出於一種道義和責任,對華箏說:“若是她平安無恙,我定然北歸。若是你不嫌棄我,仍然要我,我就跟你成親,決無反悔。”這表現了自己對黃蓉的愛,但也未嘗不是對華箏的侮辱。華箏說:“你不用這么說,你知道我是永遠想嫁給你的。你去找她罷,找十年,找二十年,只要我活著,我總是在這草原上等你。”她沒有憑藉自己的權勢去強逼郭靖。要說,不嫌貧愛富的話,那么華箏從小對郭靖的感情就說明了這一點。在這一點上,也絕不比黃蓉遜色。華箏也是真正懂得,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他幸福的。即使這個幸福不是她自己所能給的,儘管她的內心是多么的渴望,她依舊一如既往地去對他。後來,蒙古軍隊南襲襄陽,她深夜冒死通報郭靖,而自己則從此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這一點說明了一切。
華箏的現實中挫敗不在於愛,而在於郭靖。因為,愛情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華箏並沒有因為失去郭靖而失去了愛情,因為對愛的追求和執著是深埋在心底的。真愛已然表達,愛情已經存在,還有什麼可以苛求的呢?
對於華箏,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使得她決定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待而無怨無悔呢?作為草原長大的姑娘,可以肯定的是,她不是因為忠於某種倫理觀念,而是真正的愛郭靖這個人。
我們只能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情,是不屈服於現實時空邏輯的。對於那些不以占有為目的,而痴心去對待自己的感情的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總是值得人們給予最尊貴的眼淚與最真誠的祝福的。
《射鵰英雄傳》中的愛情可供書寫的很多,但華箏不應該被冷落。因為,她是可愛的,堅強的。
作品賞析
一、射鵰論劍大漠華山
《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這極容易給人產生一種誤會,即該書是寫蒙古草原、大漠英雄的故事。進而言之,似是寫蒙古英雄鐵木真成吉思汗的故事。因為成吉思汗乃是歷史著名的「射鵰英雄」或「大漠英雄」。有詞為證:
成吉思汗,只知彎弓射大雕。
這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的詞句。可以說是對成吉思汗這一古代英雄人物的歷史定評。同時又似可以給這部《射鵰英雄傳》「定性」,並且提供了極其有力的依據。再說書中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形象及其艱難創業百戰多的英雄經歷,也確實寫得深刻細緻,精彩紛呈。直至全書的結尾,依然是成吉思汗的精彩鏡頭——臨終鏡頭:
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歷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於諸方極邊之地,東西南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說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成吉思汗雙眉豎起,舉起馬鞭就往郭靖頭頂劈將下來,但見他凜然不懼的望著自己,馬鞭揚在半空,卻不落下,喝道:「你說什麽?」┅┅
┅┅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嘆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隨即眉毛一揚,臉現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著:「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言語。
無疑地,成吉思汗生為人傑,死為鬼雄,是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大豪傑。
當然,明眼的讀者一看便知,《射鵰英雄傳》的真正的主人公不是成吉思汗,而是年輕的英雄郭靖。至於「射鵰」、「大漠」云云,則亦正是指郭靖的人生經歷。郭靖從小生長於蒙古大漠,練成武藝並有神箭哲別這樣的老師,因而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射鵰英雄」在本書的第五回《彎弓射鵰》中,鐵木真首先射下一雕,然後其子窩闊台、拖雷又各射一隻。而唯獨郭靖「一箭雙鵰」,射下了兩隻。由此可見真正的射鵰英雄自是非郭靖莫屬。
因為郭靖生長於大漠,又是射鵰英雄,所以這部以郭靖為主人公的小說自然可以叫《射鵰英雄傳》或《大漠英雄傳》了。
然而,這部小說的真正的名字應該是《論劍英雄傳》或《華山英雄傳》。
自本書的第六回開始,郭靖隨其六位師父從mg大漠來到中土內di,這部書真正的篇章這才開始——相比之下,在「大漠」的經歷及其「射鵰」的壯舉,只不過是一段長長的「引子」,那時的郭靖還沒有真正地du立走入江湖,還沒有真正開始他英雄人生的經歷——自踏上中土道路之始,郭靖傳奇般的人生經歷這才開始。
而中土江湖當時英雄好漢的「絕頂高手」,則是「華山論劍」的「五絕」,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當時的「華山論劍」,「天下第一高手」的稱號被全真教主「中神通」王重陽奪得,而郭靖踏入中土之時,王重陽已溘然長逝矣。剩下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各有所長,為當時四大絕頂高手及武學宗師。這四人之中,「南帝」段智興則又出家為僧,號為「一燈大師」,南帝已變成了「南僧」。
《射鵰英雄傳》的主要故事情節,是郭靖這一人物與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華山五絕」及其門人之間的遭遇與恩怨糾葛。他與東邪黃藥師的女兒黃蓉邂逅江湖,結為伴侶,而西毒歐陽鋒的侄兒歐陽克恰恰又看中了黃蓉,從而歐陽克、郭靖與黃蓉之間的關係就相當複雜。而郭靖的師父「江南七怪」與黃藥師的門人「黑風雙煞」之間又不共戴天。更何況郭靖在與黃蓉相遇之前,又與成吉思汗的女兒華箏有婚姻之約。這樣就使得其中的關係變得更為複雜。幸而郭靖因黃蓉之故,拜了神丐洪七公為師,蒙南僧「一燈大師」相救,與「中神通」的門人「全真七子」之間亦有深厚的交往┅┅種種情仇糾葛、恩怨情狀,複雜萬端。乍看起來,實在是叫人一時摸不著頭腦,而且根本上無法將這個「故事」覆述出來。
但無論如何,郭靖的這一番複雜傳奇的人生經歷,總是與華山論劍這一武林舊事有關「華山論劍」這一武林舊事,及其舊事中人與其門人始終籠罩著全書,隱隱之中支配了郭靖的命運及其人生道路。要想真正地解開郭靖的命運之謎,就勢必要先解開「華山論劍」及其「華山英雄」這一「武林舊事」之中所包含的「命運」奧秘及其寓言
更何況,全書的最後一回便又是《華山論劍》,敘述當時天下高手齊集華山,重演二十五年前舊事,而郭靖則已隱然躋身於當時的武林絕頂高手之行列所以,「華山論劍」以及「華山英雄」實際上就是這部小說真正的情節中心及其敘事目的。所以說,這部小說與其名為《射鵰英雄傳》或《大漠英雄傳》,實際上不如叫作《論劍英雄傳》或《華山英雄傳》。
那么,華山論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這「華山英雄傳」中究竟包含了什麼樣的奧秘呢?
初看起來,「華山論劍」的原因只為是為了爭奪一部武林奇寶《九陰真經》,而「華山論劍」也不過是「武功」的比試。書中寫得明明白白,經過了七日七夜的比拼,「中神通」王重陽終於奪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稱號,並獲得了《九陰真經》。
然而,《射鵰英雄傳》中所寫的「華山論劍」及其「華山英雄」,其所「比試」的決不僅僅是「武功」而已。他們所比試的其實是人格、胸懷、品德及其氣度與境界。
已然逝世的王重陽之所以能奪得天下武功第一的稱號,決不僅僅只是憑了他的「道家正宗的內功」及其超然卓絕的武術,而是其偉大的人格及其廣闊的胸懷
雕英雄傳》中有三處隱約說到,一是他奪得《九陰真經》之後並不練習,而是將它藏起,這表明他之所以要去爭奪這一武林奇學,並非為占為己有,而是為了平息一場武林風波與浩劫。這與西毒歐陽鋒卑鄙無恥地明搶暗盜,乃至於比東邪黃藥師夫婦合夥欺騙老頑童周伯通而獲得半部真經,乃至被其劣徒「黑風雙煞」盜走而遺害武林,遺禍師門┅┅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語。二是王重陽臨死之際,將他的「先天功」傳給南帝段智興,以便留下克制西毒歐陽鋒的武功,這種仁愛胸襟亦是叫人拜服。三是借周伯通之口所說:「這道理本來是再明白不過的,可是我總想不通。師哥當年說我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是樂此而不疲,可是一來過於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當時我聽了不信,心想學武自管學武,那是拳腳兵刃上的功夫,跟氣度見識又有什麼干係?這十多年來,卻不由得我不信了。兄弟,你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只可惜我師哥已經逝世,否則他見到你一定喜歡,他那一身蓋世武功,必定可以盡數傳給你了。┅┅」如此,更加說明了王重陽的胸懷見識,能學得驚天動地武功,奪得「天下武功第一」的稱號,決非幸致。
在「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鵰俠侶》中,我們則又進一步看到王重陽的經歷及其為人:他少年時先學文,再練武,是一位縱橫江湖的英雄好漢,只因憤恨金兵入侵,毀我田廬,殺我百姓,曾大舉義旗,與金兵對敵,占城奪地,在中原建下了轟轟烈烈的一番事業,後來終以金兵勢盛,連戰連敗,將士傷亡殆盡,這才憤而出家。然而即便是出了家,那副濟世救人的心胸,也依然尚在,當得江湖中「天下第一」的稱號。
至於除了「中神通」之外的四大高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呢?《射鵰英雄傳》的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惡》中,丘處機對郭靖說得十分明白:
郭靖當下將這幾日來所想的是非難明,武學害人種種疑端說了,最後嘆道:「弟子立志終身不再與人爭鬥,恨不得將所學武功盡數忘卻,只是積習難返,適才一個不慎,又將人摔得頭破血流。」
丘處機搖頭道:「靖兒,你這就想得不對了,數十年前,武林秘笈九陰真經出世,江湖上豪傑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遭至殺身之禍。後來華山論劍,我師重陽真人獨魁群雄,奪得真經。他老人家本擬將之毀去,但後來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禍是福,端在人為何用。』終於將這部經書保全了下來。天下的文才武略,精兵利器,無一不能造福於人,亦無一不能為禍於世。你只要一心為善,武功愈強愈好,何必將之忘卻?」
郭靖沉吟片刻,道:「道長之言,雖然不錯,但想當今之世,江湖好漢都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武功最佳,弟子仔細想來,武功要練到這四位前輩一般,固是千難萬難,但即令如此,於人於己,又有什麼好處?」
丘處機呆了一呆,說道:「黃藥師行為乖僻,雖然出自憤世嫉俗,心中實有難言之痛,但自行其是,從來不為旁人著想,我所不取。歐陽鋒作惡多端,那是不必說了。段皇爺慈和寬厚,若是君臨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隱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只有洪七公洪幫主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我對他才佩服得五體投地。華山二次論劍之期轉瞬將至,即令有人在武功上勝過洪幫主,可是天下豪傑之士,必奉洪幫主為當今武林中的第一人。」
這丘處機雖然武功尚未達到一流高手之境,然而其見識則實是超人一等,不愧為王重陽的嫡傳弟子。以上這一段話,實際上也給這「華山論劍」說明了真相,且「點了題」。
華山在五嶽之中稱為西嶽,古人以五嶽比喻五經,說華山如同《春秋》,主威嚴肅殺,天下名山之中,最是奇險無比。
從而,我們說這部敘述「華山論劍」的英雄傳奇《射鵰英雄傳》,實際上也正是一部莊重典雅,而又深刻嚴肅的「江湖春秋」作者寫此《射鵰英雄傳》,實則是為江湖英雄、草莽異士、民間豪傑寫《春秋》。
在這部《江湖春秋》之中,上述「華山論劍」的五大高手,不僅是他們武功卓絕,更主要他們各人的不同的人格品質及胸懷意志與人生選擇。
小說中當年未及參加「華山論劍」的超一流高手尚有「鐵掌水上飄」裘千仞及「老頑童」周伯通二人。這二人就其武功而言,也足以躋身超一流高手之列,然而其人品胸襟,則殊不足道,「老頑童」周伯通學武成痴,心無大志以至於瘋瘋顛顛,不明世事固不足論。裘千仞則更是自甘墮落,如書所寫:
洪七公又道:「裘千仞,你鐵掌幫上代幫主上官劍南何等英雄,一生盡忠報國,死而後已。你師父又何嘗不是一條鐵錚錚的好漢子?你接了你師父當了幫主,卻去與金人勾結,通敵賣國,死了有何面目去見上官幫主和你師父?你上得華山來,妄想爭那武功天下第一的榮號,莫說你武功未必能獨魁群雄,縱然是當世無敵,天下英雄能服你這賣國奸徒麽?」
這番話只把裘千仞聽得如痴如呆,數十年來往事,一一湧上心頭,想起師父素日的教誨,後來接任鐵掌幫幫主,師父在病榻上傳授幫規遺訓,諄諄告誡該當如何愛國愛民,那知自己年歲漸長,武功漸強,越來越與本幫當日忠義報國、殺敵禦侮的宗旨相違。陷溺漸深,幫眾流品日濫,忠義之輩潔身隱去,奸惡之徒蠡聚群集,竟把大好一個鐵掌幫變成了藏污納垢、為非作歹的盜窟邪藪,一抬頭,只見明月在天,低下頭來,見洪七公一對眸子凜然生威的盯住自己,猛然間天良發現,但覺一生行事,無一而非傷天害理,不禁全身冷汗如雨,嘆道:「洪幫主,你教訓得是。」轉過身來,涌身便往崖下跳去。
至於「全真七子」、「江南七怪」、「黑風雙煞」及其他「東邪門人」、「漁樵耕讀」┅┅等等一乾武林好漢豪傑,或正或邪、或善或惡、或痴或怪,等而下之,莫不是這《春秋》中人受到「春秋」之「史筆」的評判亦即,這部小說所敘述的故事,絕不是什麼武功高下的傳奇故事,而是在傳奇故事之中塑造了江湖群雄的是非善惡及其人品的高低。
從而,「華山論劍」實際上是「論劍更論人品」;從而「華山英雄傳」實際上成《春秋英雄譜》。雖敘述的是江湖草莽的故事,其端嚴莊重之處,深刻準確之筆,莫不似《春秋》般端嚴肅殺。
二、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無論是叫《射鵰英雄傳》、《大漠英雄傳》或是《論劍英雄傳》、《華山春秋》,它的主人公是郭靖這一點是無疑問的。這部小說是敘述年輕的主人公郭靖的一段曲折離奇的江湖經歷。如前所述,它的最後一回《華山論劍》是敘述郭靖終於叄加了「第二屆華山論劍」的英雄盛會,走上了華山之巔。
郭靖之走上華山,看起來只是他傳奇經歷的一個組成部分,實則是這部書的主旨所在——何以在華山論劍而不在其他山嶽或名山大川,除了取華山如《春秋》這一古人譬喻之外,尚有另一個專門的故事背景:陳摶老祖的故事。這位陳摶老祖生於唐末,中歷梁唐晉漢周五代,每聞改朝換姓,總是愀然不樂,閉門高臥。世間傳他一睡經年,其實只是他憂心天下紛擾,百姓受苦,不願出門,及聞宋太祖登基,卻哈哈大笑,喜歡得從驢子背上掉了下來,說道天下從此太平了。宋太祖仁厚愛民,天下百姓確實得了他不少好處。而相傳宋太祖與希夷先生(即陳摶老祖)在賭棋亭奕棋,將華山作為賭注,宋太祖賭輸了,從此華山上的土地就不須繳錢納糧——這華山,原是心憂天下紛擾,百姓不得太平者之所居,而天下英雄來此「論劍」,有此背景,自不應該有污有愧這一道家聖地。
進而,當年陳摶老祖雖心憂天下,卻只不過袖手高臥,並非全然可取。正如書中丘處機所云「蒙古雄起北方,蓄意南侵,宋朝君臣又昏庸若斯,眼見天下事已不可為。然我輩男兒明知其不可為亦當為之。希夷先生雖是高人,但為憂世而袖手高臥,卻大非仁人俠士的行徑。」
小說的主人公參加了華山論劍,只不過與黃藥師、洪七公各對三百招而不敗而已,實際上全然算不上是「第一高手」若說這一屆「華山論劍」的結果,倒是「逆練九陰真經」的西毒歐陽鋒(「倒行逆流」不僅是歐陽鋒之練九陰真經之形象說明,同時也是歐陽鋒武功人品的本質提示)得逞。這一結果頗出人意料之外,並不是什麼「好人勝利」的常規和「大團圓」結尾。這一結果確實是使人默然而不能語,看來「邪不壓正」這句話在這裡並不是很合適的。亦暗示天下大勢正是如此「正不壓邪」而「不可為」也然而真正大英雄大俠士的行徑,則絕非僅指武功之高強,更主要的乃是其人品氣度及言行舉止,
所作所為。「知其不可而為之」則正是孔子當年的人生理想,亦正是中國傳統中「儒家大俠」的最高理想境界。這部小說的最後一回雖是《華山論劍》,而其最後一部分則是郭靖、黃蓉、東邪、北丐一行走下華山,逢華箏公主贖罪報訊,說蒙古之師將攻襄陽的訊息。郭靖、黃蓉終於辭別東邪黃藥師而赴襄陽救援這正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俠」這一著,便勝過了當年的希夷先生陳摶老祖了。同時,又無疑勝過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一乾絕世高人,只有當年的王重陽才隱隱可與之比肩。這樣一來,「華山之巔」的真正的「天下第一人」就真正地非郭靖而莫屬了。雖然他的武功尚未達到絕頂之境,尚不足與黃藥師、洪七公等一乾絕世高手相提並論,然而他的胸懷人品及其氣度人格則早已超過一乾高人而至「華山之巔」矣!「襄陽救援」看起來並非「華山論劍」的範圍,實則正是「華山論劍」的另一種形式,更本質的形式。
嚴格地說,《射鵰英雄傳》的主人公應該是郭靖與楊康二人。這部小說的緣起,乃是全真道士丘處機與楊鐵心、郭嘯天三人不打不相識,恰逢楊夫人、郭夫人都是身懷有孕,請丘處機取名。丘處機給其來出世的小主人公取名為「郭靖」及「楊康」,即以「靖康」二字名之以取其不忘「靖康之恥」之意也——郭靖與楊康這二人的名字,也可以說是這部《射鵰英雄傳》的不可忽視的「文眼」之處——其次,是丘處機與「江南七怪」打賭,看誰能找得楊氏與郭氏的遺孤並授以武藝,十八年後再來嘉興比武,看誰高誰下。於是就有了江南七怪遠赴大漠教授郭靖武藝及丘處機收楊康為徒的事情。無疑地,這靖、康二人是這部小說的共同主人
豈料世事無常,變幻莫測,大大地出人意料之外——那楊康之母包惜弱當時因心地慈善,無意中救了大金國王爺完顏洪烈一命,從而結下了一生的情孽。完顏洪烈因得包惜弱相救而得活命之,竟念念不忘於包惜弱的美貌。說起來楊、郭二家家敗人亡之禍原乃是出於完顏洪烈的貪淫之念。包惜弱墜入完顏洪烈之計中而不自覺,以為丈夫楊鐵心身死,而終於嫁給完顏洪烈為妻,成了大金國的王妃,從而使得楊康成了完顏康,成了大金國的「小王爺」。更進一步,這楊康雖聰明伶俐,遠非憨厚木訥的郭靖可比,然而貪戀富貴、人品低下、風流輕佻以至於為惡多端,終於死於非命——許是命運的撥弄,楊康這位楊家槍的嫡親傳人,這位當年抗金名將楊再興的後代,居然成了大金國的奴臣,成了完顏康,成為金國的「小王爺」。這種命運的造化作弄,真使人不能不為之一笑。楊康的性格與人品,對於榮華富貴聲名之戀,對於人情世故、婚姻愛情態度可以說與郭靖其人無不恰恰相反。從而「靖康」二人,一變而為華山英雄,一變而為鐵槍廟中的冤鬼,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又不可不使人為之一嘆!
丘處機與江南七怪一場空前絕後的豪賭終於未經比武決戰就使丘處機頓首服輸了。因為楊康人品如此惡劣,而學武之人,品行心術居首,從而丘處機就只能「汗顏無地」而甘心服輸了。平心而論,郭靖與楊康在其人品乃至最終的武學修為方面自是有天壤之別,然而就其形象鮮明與深刻而言,就其形象的意義與藝術價值而言,這靖康二人可以說是一時瑜亮,各有千秋。這兩個人物的形象都是極為鮮明又都是極有價值的。而將這兩人「同途而殊歸」地加以對照比較,則使這種形象及其意義更加鮮明深刻而且突出。
楊康為自己一己的貪念所役使,為榮華富貴及權勢功名所拘囿,終於為「奸」為「惡」,與郭靖心性敦厚,為俠為善,實已超越了「自我」,而以「天下百姓」為念,對比何等鮮明強烈。在這兩個主要人物身上,集中了中國人對人格理想模式及其價值判斷的基本規範與依據,有楊康等人作為比較,郭靖人格品質之魅力與深度就更加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郭靖這一形象的本質及其意義,就其外在的性格行為而言是忠厚純樸、胸襟廣闊進而能為國為民,成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俠之大者,而就其內在的本質而言,則又體現了中國人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人生境界、哲學理想及人生模式。如曾昭旭先生在其《金庸筆下的性情世界》文中指出:
在這裡,郭靖是代表了純樸堅實的先天理性,黃蓉則代表了活潑輕柔的生命之流。理性是人內在的真正主宰,因此它是du立完足的,力能判斷是非,指導方向,但理性也有先天后天之別,先天理性純以淳樸的元氣直行,所以他對是非的判決是不必經過種種曲折考慮的,他只是念念知是知非而已。僅就立己而言,這就夠了,不過人的理想,除了立己,還要立人,而在立人的路上,便有了同情、了解、寬恕、權變種種曲折,所以更要有清晰縝密的條理去斟酌分疏,才能成功。而這一種理性就是後天理性(當然,後天理性還是應該統於先天理性的,不然就變成了無本的花葉了)。郭靖並沒有這一種理性,他只是純然的渾厚,毫沒有外露的精彩。因此表面看來,他像是個傻小子、楞小子,遠不如楊康或歐陽克公子的聰明花巧。他練的功夫,也是以剛猛純陽的降龍十八掌為主,但「至巧不如至拙」,他這種拙樸卻是真能自主的。當他初遇洪七公,初學了降龍十八掌的一招「亢龍有悔」時,曾單憑這平平無奇的一招逃命抗敵,就使武功高出他當時十倍的敵手無可奈何。這就隱示了郭靖或說先天理性的寶貴了。(見《諸子百家看金庸》)
確實如此,郭靖之木訥剛毅、純樸忠拙,正是聰明伶俐的黃蓉的佳偶——《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與黃蓉的情愛故事,不僅在這一本書中成為人人羨慕的「情感正格」,而且也是金庸全部小說中極為少見幸運的結合
初看起來,黃蓉的聰明機變、家學淵源、武功人品無一不遠遠超出郭靖,可她偏偏一眼就看中了拙樸憨厚的「傻小子」郭靖,且一見鍾情就此不渝。這一點乍看使人費解,甚而會使一般的讀者為黃蓉的選擇感到「可惜」,以為這是「鮮花插上牛糞」雲。因為歐陽克的風流瀟灑、武功機智無一不勝郭靖多多。實際上,黃蓉之看中郭靖,才是真正的「慧眼識英雄」。郭靖的人品胸襟,決定他能「拙勝巧、愚勝智」,最後終於走上了華山論劍的大俠之路。這一結合及其意義,不僅表現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的愛情理想。如曾昭旭先生所云:
而如此一個靈慧的生命去和剛毅的郭靖相處,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們可以看到,是凡在小事上,郭靖總是笨拙困窘。在生生滅滅,遷流不息的現象上隨機應變,以顯露生命新姿,這本來是黃蓉的當行本色。但一旦遇到大關節,便由郭靖作主,黃蓉從不敢以一言相勸。要知忠義誠信、道德理想這些屬於價值層面的判斷,原非無善無惡的生命所知,清暢自然的生命,在此時是要謙退守分的。(見《諸子百家看金庸》)
在小說中,郭靖這一形象憨厚可愛、鮮明生動、幽默動人。其種種遭遇,可以說全是因拙得福,因朴而得福。同時,這也顯現在他的武功之中。他隨洪七公練習剛陽純猛的降龍十八掌,一方面固然他的「才份」恰恰只能練這種簡單而又剛猛的武功,因而郭靖與降龍十八掌,可以說是「天生有緣」相得益彰。另一層上,郭靖學藝「江南七俠」,繼之又修行全真教的「正宗內功」,繼之又學習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這固然是「學藝」,同是又恰是「做人」——江南七怪雖「怪」,但畢竟是俠而且義,於大節善惡之分甚為分明。而馬鈺則是「中神通」王重陽的首徒,其內功中自有王重陽的大仁大勇的「遺傳」,至於洪七公,則更是王重陽死後的天下俠義第一人。郭靖從而學藝,可以說適逢其人。乃至他碰上了周伯通,與之結為兄弟也是天性純良這一面「氣味相投」。至於「大漠」、「射鵰」等等諸種經歷,則與他的性格更有大的干係,使他不習機巧,天然剛毅木訥純厚忠誠的大俠性格真正地「得自天然」。
總之,郭靖這一人物形象既有其鮮明的個性、現實性及其審美價值,同時又體現了金庸及其中抽象意義。尤其是郭靖與楊康、郭靖與黃蓉等人物的對比描寫中,常常顯出了其「可讀性」之外,尚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如小說中的這樣一段:
郭靖資質魯鈍,內功卻已有根底,學這般招式簡明而功力精深的武功,最為合適。當下苦苦習練,兩個多時辰之後,已得大要。
洪七公道:「那女娃娃的掌法虛招多過實招數倍,你要是跟她亂轉,非著她道兒不可,再快也快不過她。你想這許多虛招之後,這一掌定是真的了,她偏偏仍是假的,下一招眼看是假的了,她卻出你不意給你來下真的。」郭靖連連點頭。洪七公道:「因此你要破她這路掌法,唯一的法門就是壓根兒不理會她真假虛實,待她掌來,真的也好,假的也罷,你只給她來一招『亢龍有悔』,她見你這一招厲害,非回掌招架不可,那就破了。」
以上這段,你說是洪七公教授郭靖練功以及武功對擊的精要固然是,然而你若要更進一層,看到這同時也是洪七公教授做人的方法及人生的哲理也無不可。因為「至巧不若至拙」及「拙能勝巧」、「大巧若拙」原正是中國人生及哲學的最高深的道理。
再比如:
郭靖茫然不解,只是將他的話牢牢記在心裡,以備日後慢慢思索。他學武的法門,向來便是「人家練一朝,我就練十天」,當下專心致志的只是練習掌法。起初數十掌,松樹總是搖動,到後來勁力越大,樹幹卻越搖越微,自知功夫已有進境,心中甚喜。這時手掌邊緣已紅腫得十分厲害,他卻毫不鬆懈的苦練。同樣,這一段看似極簡單明了,似只是說郭靖如何「苦練」而已,然而我們從中則亦可看出郭靖之拙樸及心之「誠」與性之「實」,如此武功適合如此人品,或者說,武功與人品原本就是統一的。
再比如,蒙古大軍壓境之時,勢不可擋:黃蓉道:「蒙古兵不來便罷,若是來了,咱們殺得一個是一個,當真危急之際,咱們還有小紅馬可賴。天下事原也憂不得這許多。」郭靖正色道:「蓉兒,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武穆『盡忠報國』四字之教?咱倆雖然人微力薄,卻也要盡心竭力,為國禦侮。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黃蓉嘆道:「我原知難免有這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至此,郭靖俠士之大者的形象的光輝才真正地顯露了出來,郭靖與黃蓉不同的態度,即已顯示了他們各自人格的高低。同時,黃蓉面對郭靖的如此堅貞的選擇並沒有進一步的反對,甚至也沒有絲毫的不解之處,而是「原知難免有此一日」或者,黃蓉之所愛,便也正是這一點吧?最終,郭靖與黃蓉便毅然地走上了救國救民,勉力為之的襄陽抗敵之路。然而從以上的對話中依然可以看出,郭靖是完全主動的、自覺的,確實是一位「愛國愛民、盡忠報國」的「俠之大者」。而黃蓉的思想境界卻並沒有這麽高,她只不過是為了愛人即「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在這等大是大非面前,她倒成了一個跟隨者,同是抗敵禦侮,卻高下分明。
三、開頭結尾字裡行間
《射鵰英雄傳》當然是一部武俠小說,是一個長長的武俠傳奇故事。然而,它與一般的武俠小說不同之處,是它有著其他武俠小說所不具備的歷史真實感及憂心。
這一點在書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從小說的「主題」及其「主角」的形象及其意義中,固然可以看到這一點。然而在其他的地方也都可以看到,在開頭結尾、在字裡行間。
小說的開頭與結尾充滿了一種「亂世之苦難」及「英雄之真義」的歷史真實感,及其深刻的思想性。
小說的開頭是寫一位說書人張十五在臨安牛家村說一段「葉三姐節烈記」的故事,並引起了村中隱居的楊鐵心、郭嘯天、曲三等人的不同反映,從而把具體的北方人民的苦難生活情景,到南方君臣昏庸無能「南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可悲情景兩相對照,直讀得人憤懣在心又憂思如焚——這是一個盼望英雄、呼喚英雄的時代!是一個盼望救國救民的大救星、大俠士的時代!然而,南宋君臣,偏安一隅,已毫無進取之心,喪權辱國而又卑怯無恥,壓根兒就不是什麼希望所在。所以,整個兒一部《射鵰英雄傳》除開頭一回牛家村中百姓大罵南宋君臣之外,就再也沒有直接描寫南宋宮廷官場的筆墨,因為這已決非希望之所在。所以,作者的筆墨集中在江湖上,集中在綠林間。小說這樣開頭,既是交待了一個極為鮮明的時代背景,同時又製造了一種使人憤懣憂思的歷史氛圍。
愛民之心、喪國之恥、亂世之痛、英雄之思充斥於這部描寫江湖草莽、綠林豪傑的傳奇故事之中,使之別具一格並為其他小說所不及。
小說的結尾寫道:
郭靖心想:「自今而後,與大汗未必有再見之日,縱然惹他惱怒,心中言語終須說個明白。」當下昂然說道:「大汗,你教我養我,逼死我母,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說。我只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後,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么多人,流這么多血,占了這么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什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他生性憨直,心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被他這么一頓數說,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顯然,成吉思汗未足道也。雖然他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功業蓋世,然而卻並不是真正的英雄,並不是真正的可為當世欽仰並為後世追慕的大英雄——也可以說,成吉思汗這位英雄只不過是一位可悲的悲劇英雄,只不過是一位「草莽」。而郭靖這位草莽出身、行走江湖之間的南朝布衣,才是一位真正為民造福、愛護百姓的大英雄——書中另一處寫道:成吉思汗、花剌子模國王、大金大宋的皇帝他們都似是以天下為賭注,輸了不但輸掉了江山,輸去了自己的性命,可還害苦了天下的百姓。從而,他們不是什麼大英雄,而只是一些大賭徒而已。進而,他們並不是什麼英雄的賭徒,而恰洽是天下百姓飽受亂世之苦的罪魁禍首——一部武俠小說來進行這樣的歷史「思辨」,看起來是「非分」而又「越界」,然而正因如此,才使得這部《射鵰英雄傳》格外地沉重深刻、意義非凡。
嗚呼!愛民之心、喪國之恥、亂世之苦、英雄之思!
這種胸懷意蘊,洋溢在一部《射鵰英雄傳》中,浮沉其字裡行間,使人讀之,為之憂思憤懣,為之慷慨悲歌,為之擊節而嘆。
例如,寫郭靖、黃蓉在太湖上泛舟遊玩的一段情景、一段文字:
黃蓉道:「咱們到湖裡玩去。」找到湖畔一個漁村,將驢馬寄放在漁家,借了一條小船,盪槳劃入湖中。離岸漸遠,四望空闊,真是莫知天地之在湖海,湖海之在天地。
黃蓉的衣襟頭發在風中微微擺動,笑道:「從前范大夫載西施泛於五湖,真是聰明,老死在這裡,豈不強於做那勞什子的官么?」郭靖不知范大夫的典故,道:「蓉兒,你講這故事給我聽。」黃蓉於是將范蠡怎么助越王勾踐報仇復國、怎樣功成身退而與西施歸隱於太湖的故事說了,又述說伍子胥與文種卻如何分別為吳王、越王所殺。
郭靖聽得發了呆,出了一會神,說道:「范蠡當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種那樣,到死還是為國盡忠,那是更加不易了。」黃蓉微笑:「不錯,這叫做『國有道,不變塞焉,強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者矯。』」郭靖問道:「這兩句話是什麽意思?」黃蓉道:「國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變從前的操守;國家朝政腐敗,你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肯虧了氣節,這才是響噹噹的好男兒大丈夫。」┅┅
┅┅兩人談談說說,不再划槳,任由小舟隨風飄行,不覺已離岸十餘里。只見數十丈外一葉扁舟停在湖中,一個漁人坐在船頭垂釣,船尾有個小童。黃蓉指著那漁舟道:「煙波浩淼,一竿獨釣,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郭靖問道:「什麼叫水墨山水?」黃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著顏色的圖畫。」郭靖放眼但見山青水綠,天藍雲蒼,夕陽橙黃,晚霞桃紅,就只沒有黑墨般的顏色,搖了搖頭,茫然不解其所指。
黃蓉與郭靖說了一陣子話,回過頭來,見那漁人仍是端端正正的坐在船頭,釣竿釣絲都是紋風不動。黃蓉笑道:「這人耐心倒好。」
一陣輕風吹來,水波泊泊泊的打在船頭,黃蓉隨手盪槳,唱起歌來:「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蒿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唱到後來,聲音漸轉淒切,這是一首「水龍吟」詞,抒寫水上泛舟的情懷。她唱了上半闋,歇得一歇。
郭靖見她眼中隱隱似有淚光,正要她解說歌中之意,忽然湖上飄來一陣蒼涼的歌聲,曲調和黃蓉所唱的一模一樣,正是這首「水龍吟」的下半闋:「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復國,可憐無用,塵昏白扇。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遠遠望去,唱歌的正是那個垂釣的漁父。歌聲激昂排宕,甚有氣概。
┅┅
兩船相距數丈時,那漁人道:「湖上喜遇佳客,請過來共飲一杯如何?」黃蓉聽他吐屬風雅,更是暗暗稱奇,答道:「只怕打擾長者。」那漁人笑道:「嘉賓難逢,大湖之上萍水邂逅,更足暢人胸懷,快請過來。」┅┅
┅┅三人對飲了兩杯。那漁人道:「適才小哥所歌的那首『水龍吟』情致鬱勃,實是絕妙好詞。小哥年紀輕輕,居然能領會詞中深意,也真難得。」黃蓉聽他說話老氣橫秋,微微一笑,說道:「宋室南渡之後,詞人墨客,無一不有家國之悲。」那漁人點頭稱是。黃蓉道:「張於湖的『六洲歌頭』中言道:『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也正是這個意思呢。」那漁人拍幾高唱:「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連斟三杯酒,杯杯飲乾。
兩人談起詩詞,甚是投機。其實黃蓉小小年紀,又有什麼家國之悲?至於詞中深意,更是難以體會,只不過從前聽父親說過,這時便搬述出來,言語中見解精到,頗具雅量高致。那漁人不住擊桌讚賞。郭靖在一旁聽著,全然不知所云。見那漁人佩服黃蓉,心下自是喜歡。又談了一會,眼見暮靄蒼蒼,湖上煙霧更濃。
這一段寫一對少年男女在湖上蕩舟遊玩,談談講講、說說笑笑、唱唱哼哼,自是真切如在眼前,而其中對黃蓉的靈秀與聰慧、博學及多聞及郭靖的木訥而魯鈍、少見識又勤於問的性格氣質又寫得極有分寸而且鮮明。兼而文字優美典雅、語言精煉神妙,於湖上風光、舟中風情盡現筆端,且又「對唱」一詞,自然貼切。兩人所吟之詞,則是於湖上風光頗有「距離」的「家國之悲」。妙處就在,黃蓉是「有口無心」,而郭靖則是儼然「不知所云」,看起來這乃是無心又無意的純粹瞎唱與瞎聽,但作者卻決非無意的閒筆。恰恰是在這「有口無心」及「不知所云」之中滲透了作者自己的家國之悲、亂世之苦及其廣闊深沉的情懷,直叫人連飲三杯之後復唱出「使行人到此,忠氣憤填膺,有淚如傾!」總之,這一段湖上遊玩的描寫,看是悠閒自在如野鶴閒雲,且作者也似乎是有意放鬆節奏,來一段「閒筆」,然而其字裡行間,莫不洋溢著一種「忠憤填膺、有淚如傾」的意蘊在。
或許,以上所述,還畢竟只是文人雅士的筆墨胸懷,固是風雅沉痛、淚傾如雨,亦未見得有小說的開頭、結尾的簡單詩句中所寫的天下百姓的亂世苦況那般明白而又意味深長┅┅
小說開頭有詩云: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小說結尾又有語:
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這就是了,也許《射鵰英雄傳》的全部意蘊盡在這兩首看似簡單明了的詩中。而這詩這文,便有了非同一般的特異之處。如果說,《射鵰英雄傳》乃是一部江湖英雄的「華山春秋」,那么,這兩首開頭、結尾的詩句,便是這「華山春秋」的「題辭」與「總綱」。
作品評價
《射鵰英雄傳》一發表,便真正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大家公認金大俠是武俠小說世界中的「真命天子」。在金庸全部作品中,《射鵰英雄傳》是影響最大、讀者最喜愛的作品之一。
這部小說之所以影響如此巨大而又廣泛、持久,當然決非幸致。一般的讀者與批評家,很容易就會總結出諸如以下的原因,一是情節曲折生動;二是人物個性突出;三是文字典雅精美一部小說能做到以上三點,當然會廣受大家歡迎,而一部武俠小說能做到這三點,使人感到喜出望外,當然會對它推崇備至。
然而,以上三條固然都是《射鵰英雄傳》鮮明的優點與特色,但這似乎尚不夠讓所有的讀者心服口服。甚而,這三條亦未必就是這部小說真正深刻而獨到之所在。依我看來,這部小說真正值得人們驚嘆處尚不只是以上三條,而是在這三條之上更根本的一項,那就是:為江湖英雄作「春秋」。
《春秋》是一部史書,是儒家著名的「十三經」之一。傳由孔子編著、刪削,莊重典雅威嚴肅殺,且具微言大義。
而《射鵰英雄傳》,一名《大漠英雄傳》,是寫江湖英雄、草莽豪傑、綠林好漢的傳奇故事,寫江湖間恩怨仇恨、報復伸冤的「武俠小說」,即便是寫仗義行俠、濟困扶危之舉,那也畢竟是「俠以武犯禁」的事,何以能與儒家正宗經典、真實歷史著作「春秋」相比較呢?當然,絕不是說《射鵰英雄傳》已經是一部史書,並與《春秋》相比。它究竟只是一部武俠小說,然而正因為它是一部武俠小說,卻寫得以「天下太平、百姓安樂」為胸懷、宗旨及價值標準,並且莊嚴凝重,憂患深沉,小說離奇曲折於外,言辭典雅精美於內,篇幅內外,字裡行間莫不取其大義於「微言」。而其主人公及其他主要人物的品評標尺亦已由作品本身所煉就。從而可以說,《射鵰英雄傳》乃是武俠小說的上品與「正格」,亦堪稱金庸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一。
相關信息
《射鵰英雄傳》有可能入選國中語文教材
近日有訊息說,金庸武俠作品《射鵰英雄傳》將作為選讀內容首次出現在國中語文課本中。金庸小說將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據悉,教育部決定在今年下半年對國中語文教材進行改版,此次改版調整規模不大,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著名武俠作家金庸的作品將出現在教材中。訊息一傳出,立即在北京教育界引起轟動,教育部專門邀請在京的教育專家和學者舉行了座談會,儘管與會人員意見大相逕庭,爭論激烈,不少持反對意見的專家學者認為武俠小說作為一種娛樂性質的文學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難以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而且就具體教學操作而言也存在諸多實際問題。據相關人士透露,所入選的課文是《射鵰英雄傳》最後一章節選,描寫華山論劍前夕,郭靖在經歷一系列殺戮事件後的苦悶心境。文後還附有作者簡介及習題等
對此,有關人士分析,金庸作品的入選,一方面說明教育部在教材改革方面逐漸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說明金庸作品逐步被官方和主流文學所承認。
反對者:荒謬!可悲!
7月16日,聽到金庸作品將入選語文教材,一向在一片擁金聲中保持獨立聲音的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就稱:“這是一件極其荒謬、可悲的事!”王彬彬說,國家統編
語文教材一直存在不少問題,像外國文學名作所占比例太少、沒有多少文學價值的應時文章過多等等。這兩年人們對教材批評也較多,此次教育部加大改革力度是好事,只是沒想到走向了另一個方向。他旗幟鮮明地表示:“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金庸小說都不應成為教育孩子的範本。”
王彬彬教授認為,語文教材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文學的審美鑑賞力及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入選作品語言上富於文學性和邏輯性,而金庸小說恰恰缺乏這一點,與魯迅等大師的作品無法比擬。他說:“也有人說金庸小說是最好的白話文,我覺得這個人本身對語言缺乏鑑賞力。”王彬彬還說,金庸作品作為娛樂性的通俗小說,被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確實有一定的可讀性,但不宜將其捧到一個過高的位置。
此次金庸作品能夠入選語文教材,王彬彬認為“原因肯定很複雜”。他說,金庸不想人們將其定位於武俠小說家,急於被認定為大學者,所以四處演講露面,以其巨大的財力和活動能力為自己搖旗吶喊。王彬彬還毫不客氣地指出,金庸其實只是一精明的商人,某些地方甚至與他筆下的“君子劍岳不群”有幾分相似。當今的一些拜“金”主義者應從更高角度正確認識金庸及金庸作品。
支持者:值得!夠格!
對金庸作品入選國中語文教材,寫過多本金庸研究專著的學者陳墨7月17日在接受採訪時毫不猶豫地投了贊成票,他認為金庸小說作為“現代漢語口語化的一種優秀成果”,完全夠格進入語文課本。
在陳墨眼中,金庸小說是“五四”以來最優秀的白話文作品之一,對文言文通俗化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他的作品一旦入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肯定會受到中學生們的歡迎,比以前一板一眼的教材有活力得多。陳墨透露,他上初三的女兒就特別喜歡讀金庸小說。對於金庸小說是否會使中學生們沉溺其中而耽誤學業,陳墨說這是一些家長、老師們多慮了。金庸小說只是作為提供給中學生的一種營養,並不是讓它替代唐詩宋詞及其他優秀作品,也不可能以金庸來代替魯迅,重要的是教師們如何正確引導的問題,怎樣做到“營養豐富”。也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們陷入武俠世界對身心不利。對此,陳墨說:“金庸小說大多是描寫一個人成長的歷程,這對中學生的成長有裨益,也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至於武打會不會造成危害我不想多說了,現在影視劇中的打打殺殺更多。”
金庸作品
簡介:金庸,原名查良鏞,大紫荊勛賢,OBE。自1950年代起,以“金庸”為筆名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歷年來金庸筆下的著作被改編為多部電視劇、電影、廣播劇等,對華語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亦尊定其成為華人界最知名武俠小說作家之一的基礎。類別 | 作品名稱 | 完成年份 | 備註 | |
---|---|---|---|---|
十 四 部 | 飛 | 《飛狐外傳》 | 1960年 | 《雪山飛狐》的前傳 |
雪 | 《雪山飛狐》[小說] | 1959年 | 本書發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爭論最多的一部 | |
連 | 《連城訣》 | 1963年 | 書名本做《素心劍》,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 |
天 | 《天龍八部》 | 1963年 | 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 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 |
射 | 《射鵰英雄傳》 | 1957年 | 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 | |
白 | 《白馬嘯西風》 | 1961年 | 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 |
鹿 , | 《鹿鼎記》 | 1969-1972年 | 封筆之作 | |
笑 | 《笑傲江湖》[小說] | 1967年 | 系海外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 | |
書 | 《書劍恩仇錄》 | 1960年 | 第一部小說 | |
神 | 《神鵰俠侶》[小說] | 1959年 | “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 |
俠 | 《俠客行》 | 1965年 | 故事和人物雖然簡單,但非常奇特和生動 | |
倚 | 《倚天屠龍記》 | 1961年 | “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 |
碧 | 《碧血劍》 | 1956年 | 已經過三次修訂,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 |
鴛 | 《鴛鴦刀》 | 1961年 | 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 |
短篇 | 《越女劍》 | 1970年 | 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 |
其他 | 《三劍樓隨筆》《袁崇煥評傳》《在台所見、所聞、所思》《金庸散文集》《月雲》《三十三劍客圖》《社論》《金庸作品集》等 |